所在位置: 临安新闻网
守护“绿色宝藏” 让“活化石”焕发新活力
临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5-29 09:10   

在时间的长河中,古树名木如同静默的见证者,不仅记录着自然生态的变迁,更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与情感。临安,这片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的灵秀之地,古树名木资源尤为丰富。据统计,全区现存古树名木达10187株,其中天目山保护区就拥有4807株,包括天目铁木、柳杉、古银杏等珍稀树种。仅古银杏一项,树龄超过百年的就有200株以上。

这些数量众多的古树名木,既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也为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今年是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召开之年,这为我们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名木古树保护条例》已于3月15日正式实施,凸显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区人大代表蔡春晖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他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建议。

除了人大代表的身份,蔡春晖还是寸草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区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在长期深入基层的工作中,他深切感受到临安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特别是近年来,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紧密协作,从建立天目山“一树两长”机制,到出台《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再到设立杭州市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为古树名木保护撑起了一道又一道坚固的“屏障”。

尽管如此,蔡春晖坦言,目前保护工作仍面临不少难题。比如,对古树名木的健康体检、“一树一档”信息完善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部分群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此外,临安作为热门旅游地,游客众多,也给古树名木的保护增加了难度。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古树名木在保护中焕发新活力?蔡春晖建议,首先应明确各部门及属地的职责分工,形成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其次,充分利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重要考察点优势,以及浙江农林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组建一支由本地居民和高校师生组成的古树名木保护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古树名木巡查和服务。

在蔡春晖看来,在资金保障上,也应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同时,鼓励通过认捐、认养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事业。宣传方面也不容忽视,结合植树节、国际森林日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营造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浓厚氛围。

“古树名木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蔡春晖表示,最好能把古树名木保护内容,纳入青少年教育体系,通过自然课堂和研学路线,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文旅结合,整合全区古树名木资源,开发古树名木主题乡村旅游线路,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留住这些绿色遗产,更要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讲述生命的故事,让子孙后代也能领略到古树名木的独特魅力。”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吴忠民  编辑:凌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