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波:身残志坚心向阳光 九年义剪回馈乡里
发布时间:2025-07-02

吕晓波,是临安区青山湖街道孝村村民,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他,凭借顽强毅力成长为理发能手,坚持用爱心回馈社会,九年如一日,每月为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免费理发。投身公益多年,累计为2000余人次提供免费义剪服务。他积极组织村民文化活动,展现新时代残疾人奋斗风采。被评为临安区“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称号。

身残志坚,磨砺理发技艺

吕晓波自小被小儿麻痹症所困扰,身体的残疾并未成为他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反而化作他不断奋进的强大动力。完成中学学业后,他选择跟随师傅学习理发技艺。那段学艺的日子,充满了艰辛。由于身体不便,他在操作理发工具时常常比常人更加吃力,无数次因手部颤抖而失误,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寒来暑往,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他终于熟练掌握了这门手艺。学成后,吕晓波怀揣着梦想来到杭州城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精心经营着那家小小的理发店,每一位顾客走进店里,都会被他热情的笑容所感染。他对待每一次理发都全神贯注,力求将每一个发型做到完美。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真诚的服务态度,他收获了顾客们满满的好评,理发店的生意也日益红火起来。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变数,市场搬迁的浪潮袭来,他不得不关闭自己心爱的理发店,回到临安,进入一家福利企业工作。

九年义剪,传递温暖力量

回到家乡的吕晓波,闲暇之时主动为村民们免费剪发,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闻村里有位名叫俞学琴的村民,因行动不便,出门剪发成了极为困难的事情。那一刻,吕晓波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毫不犹豫地主动提出每个月为俞学琴免费上门理发。这一承诺,他坚守了整整九年。每个月的那一天,无论天气如何恶劣,吕晓波都会背上他的理发工具包,踏上前往俞学琴家的小路。除了俞学琴,村里还有十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以及两名中风患者,也都是他每月定期上门服务的对象。

他的足迹遍布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村民们对他的善举赞不绝口,只要一提起吕晓波,大家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2023年3月,临安区残联专门协会成立了“临里春风”志愿服务队,这一消息传到吕晓波耳中时,他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加入。服务队成立的这两年来,每一次志愿活动,他都从未缺席。活动现场,他总是最忙碌的那一个。只见他手脚麻利,动作娴熟,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理发的群众。他手中的理发剪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个清爽利落的发型便呈现在众人眼前。由于找他理发的人太多,每次活动现场,他的理发区域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他一站就是半天,长时间的站立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疲惫不堪,但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能帮乡亲们理个清爽发型,我心里就踏实。”

为了能服务更多的人,吕晓波跟着服务队定期前往养老院、人民医院、安康医院、福利院、残疾人之家以及各个村和社区。临安的十八个镇街和所有养老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先后开展义剪达百余次,累计为2000多人次提供了志愿理发服务,并荣获了临安区“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称号。

热心村事,活跃乡村氛围

在孝村村,吕晓波还是一位出了名的热心肠。2019年春节前,他和几位村民提议并组织了自然村的第一次庙下百家宴。为了让这次活动能够顺利举办,他忙前忙后,四处协调场地。购置舞台灯光等设备时,他一家一家地去比较价格,只为能在有限的预算内买到最好的设备。他还积极动员村里的10余户家庭参与文艺表演,耐心地帮助他们排练节目。

除夕之夜,400多位村民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年夜饭,一边欣赏着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热闹非凡。从那以后,百家宴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成为村里一项备受期待的传统活动。它不仅活跃了村里的文化气息,还极大地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为村子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吕晓波常说:“虽然我是一个残疾人,做事比健全人要更累一点,但村里如果有需要我,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吕晓波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身边每一个人。他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向世人展示了残疾人也能拥有璀璨的人生。同时,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也感染了他人。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