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花影摇曳、山水流转
历史文化的动态影像
在灯光中娓娓道来
这是一种怎样的奇妙体验?
近日,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杭州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来自我区的杭州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照明技术——“光触膜”艺术发光产品入选。这项融合尖端科技与文化创意的突破性成果,不仅开创了艺术发光新领域,更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走进企业研发中心,各类灯具琳琅满目:草坪灯、挂灯、景观小品……看似普通的外观下,却蕴藏着令人惊叹的“黑科技”。当开关启动,内里的薄膜瞬间焕发生机,蝴蝶张开双翅,在微光中翩跹流转,树叶脉络似星河流动。这方寸之间的光影变幻,正是颠覆传统照明的"光触膜",也是第四代照明技术。
企业董事长佘晓峰介绍,白炽灯、日光灯、LED灯分别代表了前三代照明技术,而第四代照明技术——艺术发光,在于让图腾、书画、地域文化在光影中鲜活叙事。“照明不一定是灯泡灯罩,也可以是一幅会讲故事的名画、书法作品,是会动的一朵花、一个图腾,甚至是可以呈现地方历史、文化典故、非遗传承的动态影像。”
杭州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坐落于于风景秀丽的锦北街道云安路。作为一家集材料研发、装备制造与应用技术于一体的科技企业,公司在十余年间不断探索,致力于将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早在2011年,佘晓峰站在北京水立方前立下宏愿:研发一种可附着于玻璃幕墙、呈现超越水立方光影效果的新型薄膜。经过十年潜心攻关,这个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据佘晓峰介绍,“光触膜”的技术核心在于纳米级精密操控。“我们称这项技术为超微领域的突破,在高分子材料上面加入很多可控的微纳结构,使普通高分子材料蜕变为具备光学功能的智能薄膜,这种材料不仅可以用于照明,未来还有望应用于液晶显示等多个领域。”
目前,该技术已获美国、日本、欧盟等发明专利授权,更斩获照明界"奥斯卡"阿拉丁神灯奖双料大奖。依托后续的设计、篆刻和安装,产品更是广泛应用于文化长廊、景观小品、灯箱灯饰、标识标牌等场景。
如今,“光触膜”产品已落地珠海、杭州等城市核心区,在临安本地也是广泛应用。夜晚的苕溪诗廊,一幅幅文人墨画通过薄膜发光技术铺展于墙面,市民行走其间,不仅能看到光影美学,更能感受画作背后的历史典故。“光触膜实现了几点,第一是呈现光的美感,第二是让光更有意思,有可读性,第三,希望借此‘复活’地方历史文化。”佘晓峰如是说。
“纯技术竞争终将陷入同质化,只有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产品才真正具生命力。”佘晓峰表示,“光触膜”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照明的功能边界,也为城市景观亮化、文化IP活化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眼下,企业正从规模竞争转向“科技+文化”发展赛道,计划将更多地域非遗、历史典故融入产品设计,打造一批具有文化辨识度的照明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