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梅汛期以来
临安开启持续降雨模式
全区上下迅速响应
以“雨”为令
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科技赋能监测
织密梅雨防汛数据网
连日来,区水利水电局水文站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变化,用实时精准的监测数据为安全度汛筑牢第一道防线。
在桥东村水文站,工作人员身穿救生衣,在雨中操控着无人遥控船,对南苕溪水面进行洪水流量监测工作。作为集雨面积233平方公里的国家基本水文站,这里不仅是临安水文监测的重要节点,也是太湖流域防汛抗旱的关键“前哨站”。
区水利水电局水文站站长李留东介绍,新引进的水文监测设备利用无人遥控船搭载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可快速精准测算河道断面流量,让水文监测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的缆道流量监测设备在桥东村水文站进行测量,要20到30分钟,如果要精测甚至要1小时,但是用我们这套自动设备,它可以实时传输监测数据,一趟监测下来可能也就几分钟,时效性和准确性都能够得到保障。”
水文工作是防汛抗旱的“尖兵”和“耳目”。自临安进入汛期,区水文站便进入24小时全天候值守状态,工作人员对全区400多座水文遥测站展开不间断维护,确保设备在持续降雨中稳定运行。此外,全区的雨情水情数据在水文站水情综合服务系统上一目了然,并以5分钟一次的传输频次,将数据传输至防汛指挥中心,为各级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目前,全区的梅雨量已经达到74.1毫米,最大的一个站达到137毫米,这说明两天的降雨强度比较大。随着今天降雨过程的减弱,各主要河道的洪水已处在回落的过程,整体情况相对平稳。”李留东表示,虽然当前水势平稳,水位变幅不大,但随着后续降水增多,防汛压力不容小觑。接下去,水文站在常态开展汛期检查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好水文监测、仪器设备检查等工作,确保关键时刻监测数据“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
全力备战汛期
加强山塘水库巡查力度
作为我区防汛重点,连日来,水利部门加强对天目溪流域内隐患梳理排查,细化防汛应对措施,持续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山塘是流域内防汛体系的最小单元。这两天,随着降雨量的逐步增多,於潜镇祁祥村新坑坞山塘水位较高,持续有水从溢洪道流向下游。为准确掌握山塘安全情况,於潜镇村两级工作人员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实地察看山塘各个点位状况,对坝体、溢洪道等部位及监测设施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水位实际情况打开排水阀,将山塘水位控制在安全线以下。
“按照要求水库一天一巡、山塘三天一巡,近段时间降雨量比较大,我们会增加巡查频次,多的时候一天两次或者一天三次。”於潜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水利员王宇锋说,於潜现有在册山塘142个、水库16个,为积极应对梅汛天气,镇村两级巡查员加密巡查频次,一旦发现水位接近溢洪道高程或坝体异常情况,及时落实防汛应急处置,确保下游群众安全。
朱湾村中坞湾山塘正在开展美丽山塘建设,随着近期降雨量的增多,施工方暂停施工作业。水利工作人员走进施工场地,查看在建山塘水位情况,特别对坝体、高边坡、防护设施等重点部位强化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渗漏、裂缝等安全隐患。
“天目溪流域所有在建项目都做好了度汛预案,我们要求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预案编制要求,配齐巡查人员和应急设备,目前各个项目进展顺利、整体安全。”区水利水电局天目溪流域管理所副所长项儿说。
天目溪流域河网纵横,主要涉及天目溪主干流以及东关溪、藻溪、太阳溪等主要支流,流域内共有小型水库53座、山塘380座。5月下旬以来,水利工作人员提前谋划防汛备汛工作,加强对流域内各隐患点的梳理排查力度,进一步筑牢防汛“安全堤”。
加强田间管理
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
目前农作物生长进入关键阶段,面对持续降雨带来的挑战,农户与农业企业积极行动,通过疏通沟渠、储备物资、科学管理等方式,全力保障水稻、蔬菜等作物安全生长。
在太湖源镇东天目村的蔬菜基地,一场与梅雨的“赛跑”正在田间展开。工人们手持锄头、铁锹,仔细清理茄子田的田埂淤泥和排水沟渠,确保雨水能及时排出。基地负责人汪叶强介绍,茄子是一种“需水又不耐水”的作物,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缺氧腐烂,因此梅雨季要时刻关注田里的排水情况。“最近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我一天要看十几遍,要精确到什么时间点下雨。另外,以防后面会下更大的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沙袋,也会用挖机把该疏通的地方都挖干净。”
汪叶强介绍,东天目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100亩,主要以茄子和黄瓜为主,目前基地的蔬菜生长情况尚佳,但近期雨水量大,因此仍然要加强对基地的雨后管理。“雨下过后一定要加强管理,施肥、打杀菌药要做好。”
东天目蔬菜基地是杭州临安穗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下属种植基地之一。除了该蔬菜基地,穗和农业公司还拥有另外3个种植基地,流转土地总面积达2000余亩,其中90%的土地用于水稻种植。为应对梅雨天气,保障旗下所有种植基地作物正常生长,穗和农业公司配备了12台烘干设备,在梅雨季来临前完成小麦抢收,同时储备20多吨肥料和充足的水稻、蔬菜种子,并配备抽水泵及其他防汛设施,全力筑牢农业生产“安全堤”。
“梅雨季来了,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是田地淹没以后的管理,要及时进行渠道的疏通和修复,第二个淹没的地方要进行及时补种,另外把我们整体的防涝设施全部调试完毕,确保及时排涝,保证下半年的粮食能够保产、保稳。”杭州临安穗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宏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