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7日进入梅雨期后,我区持续降雨模式开启。连日来,区水利水电局水文站闻“汛”而动,以科技为翼,数据为盾,密切监测雨情、水情变化,用实时精准的监测数据为安全度汛筑牢第一道防线。
上午,桥东村水文站被笼罩在雨幕之下。水文站工作人员身穿救生衣,在雨中操控着无人遥控船,对南苕溪水面进行洪水流量监测工作。作为集雨面积233平方公里的国家基本水文站,这里不仅是临安水文监测的重要节点,也是太湖流域防汛抗旱的关键“前哨站”。区水利水电局水文站站长李留东介绍,新引进的水文监测设备利用无人遥控船搭载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可快速精准测算河道断面流量,让水文监测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的缆道流量监测设备在桥东村水文站进行测量,要20到30分钟,如果要精测甚至要1小时,才能得到一份流量数据,但是用我们这套自动设备,它可以实时传输监测数据,一趟监测下来可能也就几分钟,时效性和准确性都能够得到保障。”李留东说。
水文工作是防汛抗旱的“尖兵”和“耳目”。自临安进入汛期,区水文站便进入24小时全天候值守状态,工作人员对全区400多座水文遥测站展开不间断维护,确保设备在持续降雨中稳定运行。此外,全区的雨情水情数据在水文站水情综合服务系统上一目了然,并以5分钟一次的传输频次,将数据传输至防汛指挥中心,为各级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目前,全区的梅雨量已经达到74.1毫米,最大的一个站达到137毫米,这说明这两天的降雨强度比较大。随着今天降雨过程的减弱,各主要河道的洪水已处在回落的过程,整体情况相对平稳。”李留东表示,虽然当前水势平稳,水位变幅不大,但随着后续降水增多,防汛压力不容小觑。接下去,水文站在常态开展汛期检查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好水文监测、仪器设备检查等工作,确保关键时刻监测数据“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