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安区西北部的青山稻浪间,有一座“中国工具五金生产基地”——太阳镇,全球近80%的鲤鱼钳、水泵钳,30%的扳手从这里走向世界。太阳五金工具产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然成为太阳镇特色块状经济和工业支柱产业。近年来,太阳镇以“智改数转”实现转型升级,以“抱团发展”开拓国际市场,以产村共兴带动就业创业,太阳五金在“产业强区”首位战略下正焕发着新一轮的活力。
智造突围
技术升级点燃转型引擎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太阳镇枫树岭村的五金车间已是一片繁忙,排列整齐的数控机床正开足马力,机械臂锻造的铿锵声逐一响起,几名员工就能同时控制几十台机器。在技改的浪潮下,太阳工具完成6-12寸全站自动化改造,设备联网率超9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羽展工具引入20台数控设备,生产效率提升3倍,精工车间用工减少75%。润阳工具的负责人表示:“相比于传统的加工方式,自动化加工设备及机械臂等的引入能保障产品加工的稳定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作业安全系数,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2024年,全镇五金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3亿元,占全镇规模工业的37%,硬核数据的背后是“智改数转”的持续发力。太阳五金全年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达1864万元,研发费用占比4.62%,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占比达95.6%,23家国高企、省科小企业构筑创新矩阵。太阳镇经发办主任表示:“后续还有多个技改项目聚焦五金行业机械臂、自动锻压机等的升级,总投资额超1000万元。”
抱团出海
集群发展开拓国际市场
在上海国际五金展E2馆的聚光灯下,一座明黄色的特装展厅格外醒目,五金工具协会内产品悉数亮相,吸引1200余名国际客商驻足洽谈。此次是由区经信局、财政局、太阳镇、行业协会共同组织临安制钳、铁桥工具等14家五金重点企业抱团参展,发挥太阳镇产业集群优势。通过“拼好饭”式参展经验,加强企业自有品牌建设,减少对贸易公司依赖,增强市场开拓能力,这是太阳镇五金工具从“贴牌代工”向“自主品牌”突围的重要一步。
作为临安五金行业的领军者,临安制钳对内牵头加速企业技改,引入智能生产线实现质效双增;对外落子柬埔寨建厂,直击东南亚市场需求,带头探索太阳镇五金工具出口新渠道。以此为契机,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营出海生产步伐,尝试成熟贸易团队+成熟生产企业合作模式,带动太阳镇五金工具小企业抱团出海,为太阳镇五金工具行业在逆全球化形势下蹚出韧性增长路径。
产村共兴
产业发展带动多元增收
工业园区集中布局在枫树岭村,容纳了40多家五金工具企业,“房租经济”和“产业链经济”蓬勃发展,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全镇五金工具企业用工3000余人,其中本地用工高达60%,并吸引了上千名外来务工者在此“安居”。本地村民将楼房改造,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公寓出租,年租金平均超5万元。还有人依托市场需求,创办五金工具前端加工企业。2024年,枫树岭村实现村集体收入157.7万元,经营性收入1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万元。
产业的沃土同样滋养人才成长。太阳镇结合“向阳智辅计划”,进一步推动企业高级人才认定。目前,已培育出1名“天目工匠”、6名市级劳模,充分激发本地工人成长热情。从职业技能培训到职业病体检,从企业职工书屋到各类文体活动,“农民蓝领”这碗“技术饭”越吃越香。
太阳镇的五金产业以技术革新与抱团发展,持续夯实“中国工具五金生产基地”的硬核底色,让这座工业强镇的每一次火花迸溅,都成为迈向集体增收、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