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家喊你减肥”的话题成为热点,其实,小朋友的体重管理也不容忽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肉嘟嘟”很可爱,但“肉嘟嘟”≠养得好,背后可能隐藏肥胖风险。
儿童肥胖不是简单的“长肉”,而是会影响心肺功能、骨骼发育,甚至为成年后慢性病埋下“地雷”。
01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最高, 随后开始下降;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图表为6岁-17.5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
02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影响长高
骨龄的变化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骨龄加速,最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
青春期提早发育
目前儿童早熟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女孩子发育提前年龄更明显,这与肥胖关系密切。
增加患病风险
中重度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
出现心理问题
肥胖的孩子表现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
03儿童肥胖应如何防治?
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建议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学营养搭配,防止孕期营养过剩。另外,要科学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从而达到能量平衡,有利于控制远期肥胖的发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快速进食的好习惯,合理分配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餐。可以改变用餐顺序,先吃低热卡食物,后吃高热卡食物,避免进食快餐、油炸食品、饮料等。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零食和点心,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占比。
增加体育锻炼:每天体育锻炼,一般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爬楼梯、跳绳、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运动强度应在中等强度(即运动后心率达到个人最高心率的80%)。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孩子过度疲劳,以运动后有微汗,休息十分钟后心率恢复正常为宜。
促进睡眠管理: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1-2岁幼儿须保持每天11-14h的睡眠,包括小睡和打盹;3-5岁儿童需保证每天10-13h的睡眠;6-12岁学龄儿童需保证9-12h的睡眠;13-18岁青少年应保证每天8-10h的睡眠。从而减少睡眠紊乱有关的热量摄入和新陈代谢的变化导致肥胖。
04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建议家长掌握BMI计算方法,会使用生长监测图(表)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1~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