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听诊人”!这份精神,他们代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5-05-20

“这里质地坚硬,又覆盖着厚厚的水泥,必须得让挖机来才能开展作业。”上午九点,临安水务公司营业分公司副经理徐福平,匆匆赶到位于苕溪南街的自来水管抢修现场,与队员们交流抢修方案。

再过两个月,这位扎根供排水一线30余年的劳模“老将”,即将光荣退休。但此刻,徐福平仍保持“随叫随到”的状态,而以他为核心的“劳模服务队”也将代代传承,继续在城市供水抢修工作中发挥作用。

图片

抢修现场,徐福平的徒弟方林旺正手持专业检漏设备作业。这处漏水点,正是他前一晚在管线安全巡查中发现的疑似漏点。“10多年前,徐师傅把‘源相’精准查漏技术倾囊相授。”方林旺回忆道,“辨别漏水点可不容易,要熟悉管线位置、阀门走向、雨水井分布,还要在电流声、水流声等各种干扰声音中‘抽丝剥茧’,稍有不慎就会判断失误。”说着,他将设备轻轻放在地上,侧耳凝神倾听:“听,这里就是漏水点,离得越近,声音越清晰。”

图片

一旁,“90后”管网技术科班长傅铮正认真观摩学习。他仔细定位,反复测量,力求将漏点开挖范围缩至最小。作为方林旺的徒弟,傅铮已在岗位上历练6年。“徐师傅和方师傅都是我的榜样,他们教会我,查漏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要坚持不懈找到‘病根’。”傅铮眼中满是自豪,“我们的工作面对的是看不见的地下管线,每成功找到一个漏水点,就能为城市节约一滴水,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

“今天抢修工作太及时了!之前供水不稳,原来是水管漏了,多亏了他们,还有热线电话响应也快,必须点赞!”市民梅先生竖起大拇指。

在临安的大街小巷,活跃着许多像方林旺、傅铮一样的人。他们身处不同岗位,却肩负着同样的使命:随时待命、第一时间抢修。而他们的“领路人”,正是徐福平。

图片

1994年,徐福平从一名机床厂工人转型加入临安自来水公司,投身城市供水抢修工作。当时,随着居民增多、用水量剧增,自来水管道网问题凸显,产销差一度超30%。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主动接下管网查漏的重任。那时,查漏技术近乎空白,没有经验可借鉴,徐福平便一头扎进资料堆,四处学习,通过无数次的实践,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成熟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源相”精准查漏技术。

而作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成员,徐福平总是带领队员,利用休息时间,一起学习管网快速抢修、便民服务知识等内容,通过数万次抢修战役磨练,成功打造了当时临安第一支查漏专业队和抢修队。他也凭借着精湛技术,荣获“土专家”称号。数十年来,他们365天24小时待命,无论深夜还是风雨天,只要有抢修任务,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2010年临安市劳模,2013年度杭州市劳模,2016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纷至沓来,更让徐福平深感责任在肩。

图片

如今,最让徐福平骄傲的,是看着年轻队员们能够独当一面。“从曾经的几名抢修队员到管网巡线员、便民服务人员、表务人员,我们组成了24人的‘劳模服务队’,过去5年,我们完成供水抢修抢险近6000次,及时率100%。”锦城所管网管理科负责人黄勤见证着这支队伍的逐渐壮大,感触颇深。在每次抢修任务前,他都要有条不紊地协调各方工作,一边要与物业、营业房业主沟通开挖范围,一边要联系好园林公司进行后续道板修复。“我们整个工作流程环环相扣,各科室之间的衔接、现场处置的联动都必须及时到位,这样才能高效完成抢修任务。徐师傅常教导我们,经验就是要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的,要大胆地尝试才能进步,今后我们一定会把劳模精神传承下去!”黄勤说。

“只要大家需要,我会继续为临安供水事业出力!”在徐福平的言传身教下,新一代水务人正接过接力棒,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城市“血脉”,让劳模精神在供水一线代代相传。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