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打造宜居农房,临安绘就城乡共栖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5-19

青山绿水作衬,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梯田与竹林之中。这些农房不是传统印象中的简陋屋舍,而是兼具现代功能与田园美学的宜居农房。通过精简审批、工程监督、统筹统建与优化设计等举措,临安区不仅让农民住得安心、舒心,更淡化了城乡界限,让乡村生活令人心驰神往。

精简审批

数字赋能“全网办”农民建房“零跑腿”

临安区创新打造“农房浙建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在新建农房审批阶段,由相关部门、镇街联合踏勘,明确用地红线范围,采集坐标、套合规划并预编不动产单元号,关联宅基地信息,通过选址、审批、监管、验收、办证全流程管理,真正实现从“跑断腿”到“数据跑”的跨越。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农房审批1900余户,线上办理率100%,数字化流程让建房审批从层层盖章变为一键直达。

图片

农房办证“零次跑”的便利同样触手可及——“浙里办”不动产智治平台根据申请信息自动抓取相关部门及镇街审批数据,关联户内成员信息、建房批准书、竣工意见表等,一键生成标准化申请材料,村民电子签章确认后提交审批即可在线申领不动产权证。2024年,临安区率先发出全省首本“全程网办”农房不动产权证。

图片

图片

工程监督

工匠持证上岗监管全程在线

在临安区於潜镇,和天目未来谷比邻相望的潜东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现场正如火如荼,工人们正按照修改完善的图纸加紧施工。施工过程中,政府巡查员与第三方服务公司定期到场,依托“三带图四到场”机制,利用先进测量技术严格核查进度与质量;未来还将引入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远程监测,问题一经发现即刻触发整改流程。

图片

此外,临安区出台乡村建设工匠管理办法和乡村建设工匠星级评定管理细则,对农村建设工匠实行应培尽培、持证上岗,进一步夯实了人员技术基础。如今,全区已累计培训工匠7000余人次,认定星级“带头工匠”100余名。

统建优设

统筹统建与优化设计双轨并行

在玲珑街道,夏禹桥村第二批农房改造创新采用“统筹统建”模式,将58户农房按照规定流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具备资质的承建单位建造,节省成本并实现风貌协调——外墙、屋顶整齐划一,孩童在户间共享绿地嬉戏,规划理念不输城市社区。此外,临安区通过“农房浙建事”系统为村民提供百余套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免费标准化设计方案,涵盖田园风光、浙西民俗、山地宜居、现代舒适等主题,支持个性化微调服务,既确保村庄风貌协调,又满足实用与美学的双重需求。截至目前,全区已提供免费图集200余套、免费改图1300余户次,发放改图补助230余万元。

图片

更暖心的是,临安区还重点关注困难家庭,2024年以来,通过专项修建补贴政策,已完成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112户,发放补助资金725万元,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图片

夕阳西下,炊烟轻绕。临安的农房不再是简单的容身之所,而是承载着田园牧歌的生活理想。这里有城市标配的现代化设施,也有推窗见山的自然馈赠;有统一规划的整洁美观,也有家家户户的个性设计。正如一位返乡青年所言:“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每天醒来都觉得是度假。”城市的精致与乡村的野趣在这里水乳交融,共同描绘出天目山下的城乡共栖图景。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