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收”到“精准育” 微蓄微灌激活小香薯产业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5-16

眼下正值小香薯种植的黄金时节,临安各地的小香薯规模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微蓄微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正成为推动当地小香薯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力量,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在昌化镇上营村的小香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工人们手持滴灌带穿梭于田间,将其精准铺设在垄间,随后依据滴管位置进行薯苗扦插。基地负责人周首辉介绍,以往传统种植方式受天气影响大,产量和商品率都不稳定。如今,基地采用微蓄微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并结合“单垄双行”高效种植模式,从整地、施底肥到安装滴灌系统,形成了一套标准化流程。

周首辉说:“之前传统种植,我们饱受天气变化困扰,种植的时候需要雨天,遇到干旱就要引水,产量和商品率都不理想。现在采用区农业农村局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小香薯生长周期精准调控水量,前期多滴,后期逐渐减少,这样有利于淀粉生成。”

周首辉说该技术带来的成效也十分显著,去年基地试种110亩便尝到了甜头。他算了一笔账,传统种植亩产不足3000斤,商品率仅60% - 70%,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去年首批测产亩产高达4367斤,刷新了全省小香薯最高亩产纪录。“干旱季节缺水的话,小香薯的口感就会差一点,比较干粉,采用微蓄微灌,随时滴水,果型匀称,商品率提升至90%以上,它的口感也一直是软糯的。”

此外,该技术在成本上也颇具优势,每亩设施加上人工成本只需300至400元。今年,基地预计种植120余亩,周首辉还计划通过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使用,进一步提升小香薯的品质。“我们这几天刚刚开始种,再过个一礼拜就大面积开始种了。因为今年气温比较低,苗的长势慢一点,大概可以种到7月1日。”

天目小香薯作为临安特色农业产业,已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自去年起,临安发布《临安天目小香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从育苗种植、规模生产、机械化应用、品牌打造到电商销售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政策引导。截至目前,已建成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3000亩,统一实行大户规模种植,建设了4个育苗中心、1个统一分级中心。

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区农业农村局大面积推广微蓄微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目前在天目山镇、於潜镇、昌化镇的部分规模基地积极推广。

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应学兵表示,临安传统种植方式未采用该技术,如今恶劣天气增多,推广此项技术对提升小香薯产业品质意义重大。“今年我们计划推广近3000亩,规模较大的种植主体都应用了这项技术,结合单垄双行这一高效模式,目标产量在4000多斤。下一步,我们将召开现场会,明年全力在小香薯产业中扩大推广。”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