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户外乐无穷,安全防护莫放松
发布时间:2025-04-16

近来临安晴好天气持续,气温也是不断攀升,登山、玩水、徒步、露营等户外活动就成了休闲放松的首选。但是,在享受这份惬意的同时,可千万别忽视潜藏的安全隐患,因为蛇类、蜱虫、马蜂等危险生物也已进入活跃期,大家出游时需提高警惕,小心潜在威胁。

蛇出没,防蛇咬伤需谨慎

清明节前夕,临安的王大姐(化名)在山上采摘艾草时,不慎被毒蛇咬伤右手食指。同行人员迅速采取简单包扎措施,并紧急送往区中医院。经医生诊断,王大姐系被蝮蛇所伤,所幸送医及时,王大姐才得以转危为安。

而近日,“#杭州大伯被蛇咬,用嘴吸毒液紧急入院#”的话题更是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春季气温回升,冬眠苏醒的蛇类活动频繁,要格外小心,刚睡醒的它们也有“起床气”,特别是“单身”的。

临安山区常见的毒蛇包括短尾蝮、五步蛇等。短尾蝮体色多为棕褐色,有深色斑纹;五步蛇体型较大,头部呈三角形。不同毒蛇毒素的主要危害也不同,神经毒素可能导致呼吸麻痹,血液毒素可能引发出血不止。外出碰上,如果它不主动攻击,千万不要惊扰,尤其不要振动地面,最好绕道而行。更不要试图去抓蛇或捡拾看似死去的蛇,大多数蛇咬伤都是抓蛇或打扰蛇所致。

医生特别提醒,部分毒蛇(如蝮蛇、银环蛇等)咬伤后初期痛感不明显,但毒性强,大家切勿麻痹大意!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要第一时间就医!!

#防护建议

使用登山杖“打草惊蛇”,避开草丛茂密区域。出行时穿高帮鞋、长裤,避免皮肤裸露。

在户外露营时,选择地势较高、干燥且远离草丛的地方搭建帐篷,并在帐篷周围撒上一些硫磺粉。

被咬后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切勿用嘴吸毒。送医途中,尽量保持伤肢低于心脏水平。如果可能,请记住蛇的特征。

马蜂蜇人,后果严重莫轻视

近日,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接到求助,於潜一名60余岁的男子被马蜂蜇伤,情况危急。急救人员迅速响应,到达现场时发现伤者已呼之不应,呼吸停止。面对危急状况,医护人员立即展开紧急抢救,并将伤者火速送往医院急诊科。经过一系列抗炎、抗毒、抗过敏治疗后,伤者情况终于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我们常见的蜂类蜇伤主要是蜜蜂和马蜂。

蜜蜂一般不会主动去攻击人,毒性较弱,也只能攻击一次。但马蜂不仅体积大,还可以连续多次蜇人,而且往往是群起而攻之,蜂毒液中的毒素可引起溶血、出血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喉头水肿、肺水肿、过敏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如抢救不及时将会有生命危险。户外出游时如遇马蜂蜇伤,一定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马蜂的巢穴一般是球形或椭圆形,多分布在树丛、屋檐等隐蔽处,发现蜂巢要立即远离,切勿拍打。外出时,建议穿着浅色衣物及长袖长裤,避免使用香味浓郁的化妆品,降低被蜇风险。如果被马蜂追赶,不要跑直线,可采取之字形路线逃跑。

#紧急处理建议

被马蜂蜇伤后,要立即用镊子拔出毒刺,注意不要挤压刺针周围的皮肤,以免毒液进一步扩散。可用肥皂水冲洗伤口,中和毒液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严重过敏反应,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蜱虫活跃,防护要点需牢记

除了马蜂和毒蛇外,蜱虫也是春季户外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4—9月是蜱虫的生长活跃期,它们常栖息于草丛、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以及牛、羊、鸡、犬等动物体表。蜱虫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常在白天活动,人或动物经过时,会迅速爬到其身上叮咬吸血。蜱虫叮咬可能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严重疾病,为此,区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市民要小心。

#防护措施

户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浅色、表面光滑的衣服,将袖口、裤脚和领口处扎紧,同时可以用驱避剂蚊胺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

要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停留,活动结束后要仔细检查衣服以及皮肤褶皱处,特别是颈部、耳后、大腿内侧等易被忽视的部位。

若发现蜱虫附着,切勿强行拔除,要使用镊子垂直拔出,并用酒精或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春和景明

让我们在拥抱自然的同时

做好全方位防护

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美好回忆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