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降浊三部曲”保障强降雨期农饮安全
发布时间:2025-04-11

图片1.png

临安是典型的山区县(区),现有单村水站85座,水源以山溪水为主,水质受强降雨影响极大,主要表现为原水泥沙、酸性腐殖质含量大,浊度高,水站运行处理后,水质难以稳定达标。为此,临安区水利水电局与复旦大学联合开展“强降雨期高浊度原水处理关键工艺研究与应用”课题攻关,创新改进加药、排泥、澄清三项技术,形成“降浊三部曲”。从目前试点应用来看,能够较好保障强降雨期间农村饮水安全。

药剂投加精准化

攻关团队根据不同浊度范围条件下的最佳加药量试验研究,开发了适用于强降雨期间的絮凝剂投加模型,强降雨期间自动选择该浊度范围的最佳加药曲线运行加药程序,从而实现适时适量精准加药,确保装置在强降雨期间出水水质优良,并可实现无人值守。

在实际项目中,利用该絮凝剂投加模型,在强降雨期间自动调整加药量,使装置取得良好的絮凝效果,为后续澄清池奠定絮凝基础。

图片


红外排泥自动化

攻关团队基于红外在线监测的即时污泥排控技术,开发红外在线界面仪,利用红外散射光线连续测定污泥浓度和高度,并带自清洗功能。传感器所测得的数据,可以连接数字信号传感器或模拟信号传感器,通过控制器的界面配置和校准实现4~20 mA模拟输出。根据监测的污泥浓度和污泥高度,设置虹吸系统排泥工况,实现自动及时排泥。

在强降雨期间,结合前端絮凝剂投加模型,使高浊度原水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絮凝后的大分子絮体进入斜管下方沉淀。强降雨期间,装置排泥频次根据红外排泥仪自动调整,斜管下方的污泥界面达到设定高度时,系统自动打开排泥电动阀进行排泥,使得在雨季高浊期间,池内排泥正常运行,保证澄清池出水水质正常达标,降低对后续滤池的运行负荷。


水质澄清高效化

开发设计对原水适应性强的高密度澄清池技术,主要采用网格絮凝作为澄清池的反应系统,在澄清池内构建了高密度旋流澄清泥渣层强化了絮凝反应,该技术对于低浊度原水和高浊度原水均有良好的浊度控制效果,经过斜管沉淀后出水浊度大幅降低,有力保障了滤后水的水质达标。

图片

目前,“降浊三部曲”已在全国50余座日处理规模千吨级以上水厂、5座日处理规模百吨级水站成功应用。用科技之力破解自然之困,以精准治理守护涓涓清流,“降浊三部曲”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一份动人的民生答卷。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