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冲 摄
春山可望,茶尖凝翠。随着天气放晴,茶树逐渐吐露新芽,迎来采摘好时光。这几天,我区部分基地、茶园茶香弥漫,首批春茶开采,市民期待的“头口鲜”即将从枝头奔向茶杯。
在板桥镇上田村独龙坞茶园,放眼望去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走进细看,一簇簇茶树枝头冒出嫩绿的新芽。茶农们背着竹篓穿梭在茶垄间,用手轻轻一捻,采摘第一波鲜嫩。
茶园负责人黄正亮捻下茶叶嫩芽告诉记者,眼下开采的主要是乌牛早,是春茶中“打头阵”的特早生品种,“今年我们13号就开采了,前几天下雨也没停,一天四五个工人,可以采摘40多斤的鲜叶。”
黄正亮和茶叶相伴有20多个年头了,共种有茶树30多亩,是上田村较大的茶叶种植大户。除了乌牛早,他还种有龙井43和群体种,主要制作龙井茶。“低温冻掉了表层芽头,有点可惜,但下层新叶长势还不错。”黄正亮介绍,今年乌牛早开采时间和往年差不多,但是这几天早晚温度低,有霜冻,部分茶芽受到影响。“打算后续去掉上层茶叶,采摘第二茬。”
虽然低海拔茶园“受了点轻伤”,但让黄正亮欣慰地是,后续天气不错,光照比较充足,气温逐渐回升,再过几日,他的20余亩龙井43也将接力开采。“气温高起来,产量就上去了,预计21号22号可以开采了,龙井43开采的时候,收购价一般可以达到180元到200元一斤,后续价格慢慢下降,根据市场行情波动。”黄正亮说。
茶园里忙采摘,茶厂里制茶忙。在相隔千米的巴立新茶厂内,一缕缕茶香弥漫,炒茶机器马不停蹄运转,炒茶人巴立新俯身查看杀青温度,身后竹匾里新炒制的龙井茶挺秀如兰。“前几日我们还从鲜叶市场收购,12号开始村里也陆续开采了,一天可以收购100多斤鲜叶。”
春茶贵早,更贵在“抢”字。茶农们清晨上山采茶,赶在露水消散前采下最饱满的芽头,回到茶厂里,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等工序环环紧扣,12小时内必须完成从鲜叶到成品的蜕变。“今年芽头比去年胖一圈!”巴立新轻搓茶叶笑道,得益于前期晴雨交替的温和天气,头茬乌牛早芽长达2厘米,4.5斤鲜叶才能出1斤干茶,“茶叶品质相当不错,老茶客们都说‘鲜味冲鼻子’。”巴立新预计,20号以后,本地新茶陆续大批量上市。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区共有生态茶园面积6.5万亩,采摘面积5.1万亩,形成了“乌牛早、龙井43打头阵,天目青顶唱主角,群体种收尾”的梯次采摘格局。“眼下板桥镇上田村的嘉茗一号(乌牛早)早发品种已开采,由于前期气温总体平稳,开采时间比往年要提前几天。接下来潜川镇、於潜镇、高虹镇、太湖源镇等地的茶园也将陆续‘醒’来。”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站站长程挚介绍,开采这几天,最低气温接近零下,部分冷空气沉降地区茶叶受到霜冻影响,随着气温逐步上升,对龙井43影响不大,但他也建议茶农及时关注天气,做好保温措施,守好这杯“稍纵即逝”的春天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