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林大专家教授合力助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2025-03-14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30多名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围绕《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具体落实,就如何助推古树名木保护给出相关建议。

浙江农林大学自然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吉表示,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科研领域已进入从“抢救性保护”向“系统性研究”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需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现存短板,以实现古树名木资源的可持续保护,此次《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出台为古树名木科学保护提供了新指导。

如何高质量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应采取多元化的有效措施,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科技支撑。”浙江农林大学古树名木保护研究院专家郑炳松表示,可以通过加强古树名木科学保护的顶层设计、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基础研究、古树名木专业保护的人才培养、古树名木监管防控的技术革新、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的价值转化,提升全社会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据了解,浙江农林大学曾先后协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对古树名木衰老原因调查、树龄鉴定、古树名木光合生理特性和长寿特性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针对白蚁、真菌病害等古树名木常见病虫害,开发了专项防治技术,通过种苗繁育技术、野外回归试验等技术,成功实现了普陀鹅耳枥等古树名木的人工繁育,为古树名木抢救性保护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还结合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树洞修补、根系复壮等物理修复手段,成功救护了一批濒临死亡的古树,其中,树龄约2000多年的浙江省现存第一古树——临安太湖源镇千年古圆柏目前生长向好。

眼下,浙江农林大学已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研究院,并启动古树名木保护研究院大楼建设、申请成立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等工作。下一步,学校还将通过成立微专业、设立林学专业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研究生专业,开设古树名木保护课程、提供古树名木检测和监测服务等,全面助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