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弄作为临安的一条老街,它带着岁月的温度,带着街坊邻里的烟火气,带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韵味。小巷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店铺,在这些店铺之中,有一家小小的饭团店,让不少临安人口口相传:吕家弄的糯米饭很好吃!
每天早上六点不到,从吕家弄飘来的阵阵糯米饭香总能吸引不少食客驻足,到了用餐高峰时段,这家饭团店总是挤满了人。
“今天加什么菜?”饭团店的老板叫盈盈,她麻利地在一个小碗中舀了半碗晶莹剔透的糯米饭,用勺子轻轻将饭团按扁一些。老客任女士脱口而出:“海带、梅干菜、咸豇豆,毛豆笋干和脆油条!”加好配菜后,盈盈又给配菜“盖”上了一层糯米饭,再用勺子按一按,一个白糯鲜香的饭团就做好了。
任女士在附近上班,每天早上都会来这里买上一个热气腾腾的饭团。每天吃饭团不会腻吗?对于任女士来说,不会腻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盈盈这里的饭团配菜种类繁多,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搭配”。
“素菜一共有12种,荤菜有里脊肉、烤肠和荷包蛋,顾客爱吃什么我们就给他们加什么,千人千味嘛。”也有不少胃口好的顾客,会来个“大满贯”,这样包出来的饭团圆圆鼓鼓,让人食欲大增,尽享碳水的快乐。
将这么多种饭团的配菜都做得有滋有味,盈盈的秘笈是——新鲜。“头一天我就会将各种配菜买好、洗好,切丁备用。”盈盈每天早上分两拨炒制配菜,而不是一次性就将配菜炒好,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菜品的新鲜度,顾客吃起来口感也会更好。在卖饭团的过程中,一旦有什么配菜“库存告急”,她会马上去现炒配菜,不少顾客都表示,吃得就是这份新鲜。
对于“主角”糯米饭,制作更为讲究。盈盈说,自己选用的是五常糯米,蒸之前要浸泡一宿,这样糯米才能蒸得透。到蒸制糯米的时候,水分和火候的把握是关键,蒸糯米饭还得要用特制的木桶来蒸,这样蒸出来的糯米混合着木头香,更香更好吃。
正月初十那天,在北京上大学的小彤一大早就来排队了。“我只有节假日才能回临安,只要回来我都会来吃她家的饭团。”小彤说,自己很喜欢吃糯米饭团,可以说“从小吃到大”,春节期间,她听说老板正月初十开门,就在这一天一早就赶了过来,“过几天就要返校了,走之前还要再买几个,带到北京去!”
普普通通的糯米饭团,也会这么火吗?
“现在每天大概能卖五六百个饭团。”盈盈说,很多杭州的公司也会来她这里团购,有时80个,有时100个,带回去给员工当作早饭或午饭。她指着饭团店门口停着的一辆货拉拉面包车,“马上要做好80个饭团让货拉拉送到杭州去。”
生意再好,盈盈也还是坚持手工制作、现蒸现包。她说,机器做出来的,总差了点人情味。眼见木桶里的糯米饭越来越少,盈盈又端出一桶刚蒸好的糯米饭,木桶盖一揭,升腾起的热气,氤氲了她的脸。
今年40多岁的盈盈在吕家弄这条街上做生意已有21年的光景。“一开始,我是在吕家弄做服装生意,卖女装,生意也不错。”盈盈回忆起以前,“后来结了婚生了孩子,人变胖了,好像不太适合做服装生意了。”
那做什么生意好呢?动手能力强的她,有一次在网上看见了一种“七色糯米饭”的做法,于是她去山上找到几种可食用的彩色树叶,用它们的汁水来浸泡糯米,这样蒸出来的糯米就带着不同的颜色,口感也非常好。她拿着自制的“七色糯米饭”给亲朋好友品尝后,大家都赞不绝口。得到了亲朋好友的赞扬,盈盈变得有信心起来,于是就在吕家弄重新换了一间小店面,开启了她的饭团生意。
“第一个店铺大概也就三四个平方,能摆两张桌子,人稍微多一点都站不下。”能吃苦的盈盈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把头一天浸泡好的糯米蒸上锅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炒配菜,6点一到,便准时开始营业。一开始,盈盈也没有想到生意会这么好,只是想着能有一份工作可以做。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她就重新租了一个稍大一点的店铺,加上盈盈自己,店里现在一共有6个人干活。在店里已经干了好几年的王阿姨也经常打趣:“我们刚到店里帮忙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么小的一个店居然要这么多人!”即便增加了不少人手,也增大了饭团的出货量,但每天下午一两点饭团就全部卖完了,不少去迟了的顾客“扑个空”。
在吕家弄21年,卖饭团9年,盈盈说,其实也想过去其他地方再开个店,但是会担心再扩大经营,味道会得不到保证,最重要的是,在吕家弄待久了,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