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的西湖边,山色空蒙雨亦奇,自带早春时节烟雨江南的清雅。但在“西湖十景”柳浪闻莺一侧,钱王祠里却热闹非凡——
从五代吴越国“一军十三州”的杭州、苏州、福州、宁波、温州、金华、嘉兴……到如今全国各省市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贵州、辽宁……再到海外的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海内外钱氏后裔及市民游客800多人共赴2025年乙巳钱王祭。
正月十八“元宵钱王祭”,是杭州特有的元宵习俗,为纪念五代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而设,该习俗现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钱镠,杭州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出生于临安,1000多年前,他建立了吴越国并定都杭州,期间疏浚西湖、筑捍海塘、三扩杭城……奠定了“东南第一州”的基本格局,其杰出贡献为杭州人津津乐道。
他又在吴越国辖区的浙江全境、江苏苏州、福建福州等管辖范围内推行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海外贸易等保境安民政策,为“长三角”地区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一部《钱氏家训》,激励了无数钱氏后裔奋发图强,涌现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钱穆等一大批国之栋梁。2021年,《钱氏家训家教》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家训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升华为14亿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元宵钱王祭”上来自天南地北的钱氏后裔无疑是主角他们无畏风雨,虔心祭拜表达出对吴越文化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
人群中,来自温州乐清的钱小林一家“人丁兴旺”,气氛甚是融洽。
钱小林是钱镠第三十五世孙,他的儿子钱章川是钱镠第三十六世孙,孙子钱政书是钱镠第三十七世孙……这次可谓是“三代人”同框祭钱王。
“不光我们爷孙仨,这次我们老夫妻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三个孙子、孙女都来了!”钱小林趁活动开始前,带着孩子们参观了钱王祠,并沿木雕墙画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吴越钱王射潮筑塘、富甲东南、纳土归宋等“保境安民”“善事中国”的历史故事。
“吴越国‘三世五王’推行的保境安民政策,对江南的发展贡献巨大,发展了经济、避免了战火、和平统一了国家,在我们温州也有吴越国第二任国君钱元瓘(钱镠第七子)修筑的钱氏子城、谯楼等历史遗迹。”钱小林说,等上午西湖边的祭拜结束后,下午一家九口人还要驾车去钱镠的家乡临安,认祖归宗。
“蒙蒙细雨,挡不住钱氏子孙后代们的脚步,我们正在杭州西子湖畔的钱王祠里参加一年一度的正月十八2025年乙巳钱王祭活动,此时此刻,来自海内外的钱氏后裔齐聚一堂,笑逐颜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苏州退休老教师、钱镠第三十六世孙钱秋芬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一段真挚感慨,这是她继去年来杭参加“元宵钱王祭”,今年“二刷”后的真情流露。
“和去年一样,我也是提前一天到的杭州,今天一大早就步行3公里多到钱王祠祭拜,很虔诚,不过今年遇到下雨天,走得更慢些。”她说。
“吴越钱王治理下的苏州、杭州,城市发展很快,奠定了这两座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度。我们苏州的虎丘塔、环秀山庄等历史文化古迹都是吴越国时期建立的,杭州的保俶塔、雷峰塔等名胜古迹也是吴越国时期建立的,这次天晴后,我一定抽空好好游玩下杭州、西湖,看看这些吴越文化古迹。”钱秋芬很期待。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活动中,当领读、跟诵《钱氏家训》的篇章开启,来自安徽宁国的钱时来带着一对15岁双胞胎儿子,虔诚诵读,将对孩子们的期望都融入其中。
钱时来是钱镠第三十五世孙,家族里的“时”字辈,他坦言自己的爷爷就是教书先生,父亲小时候就被爷爷以《钱氏家训》教诲,到现在家里的墙上还挂着《钱氏家训》,孩子们从小就会背。
“《钱氏家训》是吴越钱王留给后人莫大的精神财富,我大女儿也从小会背,现在她研究生毕业已经上班了。这次我带两个小的来杭州参加‘元宵钱王祭’活动,重走他们姐姐的来时路。”钱时来表示,《钱氏家训》、吴越文化让他们受益匪浅。
不过,在教育上,他并没有对孩子们特别苛责,反而有另一番独到见解:“我们钱氏在清代出过一名‘六元及第’的状元,名叫钱棨。在古代,能成为‘三元及第’状元已经是万里挑一,‘六元及第’是‘学霸’中的‘学霸’。但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不可能人人都是‘状元’,因此做好各自事就好。”
钱时来说,《钱氏家训》的好在于它适用于每个人,能力强的可以以国家篇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要求自己,能力一般的也能以家庭篇的“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处好家庭关系。“事实上,一般人能做到《钱氏家训》头两句‘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就不可能不走在正道上!”
双胞胎儿子之一的钱立城听完老爸的一通开明言论,不禁凑过来竖起大拇指给《钱氏家训》手动点赞。父子仨相约,4月份的清明节还要一同去临安参加另一场非遗活动“清明祭钱王”。
“能不能帮我们一家在五王殿前合个影?”
钱镠第三十三世孙钱雪松来自上海,原本去年就计划来杭州参加“元宵钱王祭”,却因为种种变故未能成行,这次他如愿带着姐姐等家人走进了“钱王祠”,体验了盛大的“元宵钱王祭”。
在五代吴越国时期,上海隶属当时“一军十三州”中的秀州(今嘉兴),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透明”,直到近代开埠后,上海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而上海的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自成一体。正是这种开放、包容与升华,助推了《钱氏家训家教》在这片吴越繁华地,一步步从市级非遗,发展到国家级非遗。
“今天的活动办得很隆重,下午我们还打算去临安钱王陵祭拜。”钱雪松感叹“落叶归根”的奇妙和必要。
活动中,来自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 临安,钱镠老家锦溪婆留井旁的圣水、圣土让各地的钱氏后裔格外激动,心驰神往。
从江苏无锡赶来的钱镠第三十七世孙钱通元甚至直言,这次的“元宵钱王祭”虽然在杭州举行,但根在临安。
“钱镠建功立业,建立吴越国,治理‘一军十三州’主要在杭州,因此杭州也是钱镠一生功绩的灵魂核心所在,但他的根在临安,临安也是我们无数钱氏后裔共同的‘根’,包括我们无锡的钱氏名人钱伟长、钱钟书、钱穆,祖籍都是临安。”他说。
钱通元还引用了钱镠的经典诗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参加完这场‘元宵钱王祭’后,我就先回无锡了,乘坐慢车‘缓缓归’,等到清明时节,还会慢慢坐车去临安,参加场面更宏大的‘清明祭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