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零基础的银龄社员心怀热爱前行
《雷雨》是很多人都熟悉的话剧大戏。最近,在锦北街道民主社区,一群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将《雷雨》搬上了社区舞台。怀揣对话剧的热爱,从零基础开始,他们已经成功演绎了《雷雨》《阮玲玉》《玩偶之家》等经典剧目,收获如潮好评。
“等等,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煎好了,拿来……”在锦北街道民主社区桃李春风小区的排练室里,话剧《雷雨》也正迎来“繁漪喝药”这个高潮。社员们全情投入,传神的动作和神态,展现了周朴园和繁漪之间的紧张对峙。话剧社名誉社长刘峥介绍,话剧社在桃李春风小区里成长,名字也叫“桃李春风”。2019年成立以来,社团一点点扩大,剧本也一点点变厚。“我们平时演的是基础短剧,然后演大剧。”刘峥说,“大剧刚开始是一个角色有三四个人演,现在就是一个人演四幕,演到底。”
到现在,桃李春风话剧社已有20多名成员,除了年长的两位70多岁,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银龄社员”。领头的刘峥今年57岁,她说,最窘迫的时候,话剧团只有3个人参加排练,大家甚至还跑去足球场上“挖”人。随着核心成员逐渐固定,去年,话剧社在刘峥的统筹指导下开始“挑战”《雷雨》。
作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能否演好《雷雨》是检验话剧演员的“试金石”。对于一群零基础、来自各行各业的小区居民来说,这更是巨大的挑战。从接过剧本开始,话剧社成员们经常相约钻研表演,一遍遍观看《雷雨》多个版本的电影和话剧,写人物分析,和伙伴聊剧本、对戏……“鲁妈”的扮演者王雯说,挑战经典首先要过的就是台词关,但是,背台词也没有捷径,只能是通过反复的记忆,通过找剧本当中本身的一些逻辑关系。对于演员们来说,另一大考验是如何让超龄演员更贴合《雷雨》中的人物。“我们的社员年龄跟剧里的年龄差距很大,比如说四凤是18岁,但我们现在饰演四凤的社员最小的45岁,还有两个60多岁的;周冲是19岁,我们现在饰演周冲的快60岁了。”刘峥说,虽然有难度,但是大家互相鼓励,反复练习话剧的基本功“声、台、形、表”,调整表演状态,尽量跟角色靠拢。
今年初,话剧社排练的《雷雨》第一次“内测”登场,赢得满堂喝彩。应观众的需求,今年4月21日、5月5日,“桃李春风”版《雷雨》又两度公演,观众一次比一次多,一些观众特意从外地赶来,话剧社所在小区甚至得名“杭州最卷小区”。“可能作为这个年龄来讲,我们希望老有所乐,我们办话剧社不仅是娱乐自己,也是想服务周边的社区居民。”话剧社现任社长郭波说,希望桃李春风的话剧社能够走出去,探索一种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帮其他社区打个样。
一波热闹之后,话剧社开始酝酿下一波的热闹。12月的年度汇演,除了大剧《雷雨》,还有6个短剧串联的表演。虽然剧目多、难度大,更考验大家的控场能力,但刘峥相信,大伙儿能给观众带来艺术的享受,也给表演者带来更大的成就感。而这,也推动着她走向下一个目标。接下去话剧社也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话剧,还会把社会热点问题融入论坛戏剧中,助推社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