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粮收购季节,为确保粮食“收得进、储得下”,今年以来,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不断细化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方式,让农户卖 “放心粮”“明白粮”,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上午9点,在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一辆辆装满稻谷的货车在大门口排起了长队,前来售粮的大户络绎不绝。经过扦样、检验、过磅等程序后,粮食被运送至仓房,经过传送带送入粮库内。
公司业务部主管王乾依表示,今年他们与全区145户种粮主体签订了晚稻32000吨,按往年履约率情况来看,实际收购量会在28000吨左右。“这两天粮食收购开始忙碌起来,平均每天可收500吨,高峰期可以达到800吨每天。今年9月底开始收购,截至目前已经收购了6000吨。”
粮食入库,检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对采集的稻谷样品进行水分、杂质、谷外糙米等8个质量指标以及1个重金属指标进行检验,检验达标的稻谷才可入库。
王乾依介绍,原先检验过程需要检验人员自己填写原始记录、自己计算,失误率高。
为提升检验效率,今年企业还对化验室进行了信息化提升改造,配备数字化设备。“每个检验环节都连接了一个平板电脑,检验完成后数据会自动生成,并上传至后台,农户可通过磅房门口显示屏及时查看自己样品的检验进程和结果。”在王乾依看来,这样一来,一方面减少了人工失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传输时间,打造规范、高效、可溯源的阳光质检。
王乾依表示,目前单个样品能够在半小时内完成检验,此外他们还采购了一台重金属检验设备,像往常的话,重金属指标需要15分钟出结果,现在可以缩短至3分钟,大大减少了农户等待的时间。

除了质检信息化,今年以来,公司在区商务局的指导下,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构建了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从种粮主体到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再到收储公司,形成上下联动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农事服务中配齐烘干、除杂和输送设备进行包干。
种粮大户周新浩种有水稻900多亩,在他看来,有了这样的联盟机制,更方便了他们这些种粮大户。“粮食收割下来后只要送到农事服务中心,除杂、烘干一站式包干后,由农事服务中心运往收储公司进行售卖,我们也省力省事了。”周新浩说。
截至目前,全区有20余家农事服务中心配备烘干设备140余台,可统一开展烘干、除杂、运输等一系列流程,解决在售粮高峰期农户预约难、联系难、时间长等问题,实现净粮入库覆盖率达100%,满负荷时日烘干能力达2000吨。
此外,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还制作发放《烘干情况登记表》,对粮食来源、品种、运输车牌等信息予以记录在案,随车入库形成信息互通共享,将化验服务前置,有效避开售粮高峰,降低农户等待时间及交通运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