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五金工具产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稳步发展,块状经济已颇具规模,成为太阳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申卫康,现任杭州临安制钳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区五金工具行业协会的会长,他的职业生涯与五金工具紧密相连。1981年从学校毕业后,他就一脚踏进五金工具行业,四五十年间,一步步见证了五金工具的变迁与发展。
“我们制钳公司前身是临安县五金工具厂,进厂后,我从工人做起,当过销售,后来通过法院拍卖,成功收购这家工厂,成立公司。”申卫康说,80年代的五金工具厂寥寥无几,那时的临安县五金工具厂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虽说产业做得不大,但对当地老百姓、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最初从事五金工具行业的人数达到了5000多人,而当地人就占了3000多人,到了90年代初,五金工具的厂房越建越多,也吸引不少外地人过来打工。”
1997年起,在申卫康的带领下,曾经的五金工具厂焕发新的生机。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厂房,逐渐发展成为拥有标准化车间和先进生产设备的现代化企业。“因为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和出口的增加,原本以内销为主的五金工具也逐步推向了国际市场。”之后的几十年间,制钳公司在生产设备上实现更新换代,通过引进先进的抛光设备和生产线,大幅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并在产品种类和品质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企业从最初的一把鲤鱼钳,做到现在拥有5大类10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2004年临安区五金工具行业协会成立,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更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会员单位达到60余家。“协会的成立为企业提供了抱团取暖的平台,我们也能积极向政府争取政策支持,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申卫康看来,五金工具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家级的五金工具生产基地落户太阳,我区的五金工具行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申卫康也相信,只要将产品品质做好、产品价格做优,五金工具一定会是一个“朝阳”产业。
与申卫康不同,杭州临安铁桥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杰是从父辈手中接过的接力棒。金杰父亲那一辈,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人员众多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那时候我们有300多名员工,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面对这一挑战,金杰带领企业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大量投入新设备,实现机器换人,坚持走中高端路线,不断研发新产品,优化生产工艺。如今,该公司员工数量已经缩减了100多名,产品成功打入国外众多品牌超市,产值实现了稳步增长,达到7000万左右。
对于太阳镇五金工具行业的发展,金杰有着深刻的感触:“太阳的五金工具越做越好,越做越强了。”展望未来,他也信心满满,表示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为五金工具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0余年来,太阳镇五金工具企业从70年代初的3家发展到至今的70余家,产值已经达到10亿元以上。“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做好各类资源要素保障,引导支持五金工具企业生产制造方式高端化、智能化,进行浙江制造品牌认证,加强企业创新设计能力,持续打响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基地临安品牌。”太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张鹏说。
记者手记:申卫康和金杰两代五金人的奋斗历程,就是太阳镇五金工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的缩影。从最初简陋的小土房到现代化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从过去依赖大量人力的生产模式,到现在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五金工具产业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着。太阳镇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基地这个响亮的名号,也将激励更多五金工具产业从业者勇于创新,推动五金工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