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头版!为临安这个操作点赞
发布时间:2024-08-09

《浙江日报》8月7日刊发的《应百姓呼声 为急难销号》一文,其中较大篇幅报道了临安创新治理,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的案例和经验。


图片

位于杭州西部山区的临安,在全省较早探索强村公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据该区农业农村局统计,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27亿元,其中通过强村公司获得分红收入849万余元。



强村公司为发展注入了动力,但也有要面对的新问题。“在针对乡村全面振兴领域的调研中,少数强村公司暴露出财务管理不规范、空壳公司、发展乏力等问题。”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图片




注销近两年没有业务的强村公司,承接项目纳入区级工程项目数字化系统,统一管理、及时预警……集中整治中,通过优胜劣汰、织紧监督网络,治理了一批强村公司存在的问题。而以往主要依靠镇村直接发包项目“输血”的强村公司,如何找到更多更广的发展路子,是必须面对的“考题”。


“发展村集体经济,一定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青山湖街道郎家村党总支书记郦桂忠说。




图片




6月,是插秧育秧好时节。村里的农机服务队忙着给本村和外村的稻田机械化插秧,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前几年,我们种田还要花钱请外面的服务队,价格高,还要等。这就是个商机。”郎家村的强村公司购置了一批农机设备,组建农机服务队,农忙时供不应求。


图片




流转的土地,怎样产生更好的效益?毗邻企业集聚的青山湖科技城的郎家村挖掘企业需求,通过企业认养农田收取费用。强村公司收取每亩一年3800元认养费,为企业提供不少于每亩500斤的大米。今年已有2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预计能认养稻田150亩。




图片




强村公司的多种经营,推动该村去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百万元。“最近,我们还要开始建设豆腐干工坊、‘水稻的一生’农事体验点,吸引更多研学团队来打卡。” 郦桂忠说。




为激励村干部进一步担当作为,在临安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该区农业农村局近期还探索制定了《临安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领域容错细化清单》,明确8种容错情形,鼓励村干部为村集体、村民增收大胆干、放心干。




来源/浙江日报、临安发布资料图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