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以来就是想选育一种抗寒、能够在零下种植的品种。”见到诸燕的时候,她正在基地里查看种苗的长势情况,而她想要栽培的抗寒品种,便是有着“天下第一仙草”美称的铁皮石斛。
在浙江农林大学读研究生期间,诸燕就跟着导师开展铁皮石斛种质资源调查和新品种选育。多年的走访调研,让她基本摸清了该行业面临的困境。“我们走访了很多的企业,发现优质种苗供需紧张、人工高效栽培技术相对不成熟等,导致整个铁皮石斛产业价格‘高高在上’,所以我就想一定要让‘仙草’下凡间,让老百姓都能接受。”诸燕说。
让“人间仙草”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是诸燕2010年从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坚持在做的事。10余她扎根乡村,利用天目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科技攻关,推动铁皮石斛、黄精等“仙草”产业增产增效。“临安地区冬天的气候在浙江省是偏低的,很适合栽培抗寒品种。”正是看中了临安的自然条件,诸燕将自己的育种基地选在了天目山镇横塘村,并成立杭州震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铁皮石斛的产业化种植。
“遇到技术或者生产的问题,母校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我们通过人工授粉、组培生产、种苗低碳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生产等多方尝试,到目前为止选育出铁皮石斛鲜食品种‘晶品1号’和‘晶品鲜食’,以及仿野生栽培品种‘晶品天目山’。”走进基地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一丛丛铁皮石斛根茎粗壮,长势良好。诸燕介绍,在占地70亩的基地里,有设施栽培、活树附生、立体栽培、悬崖附生和盆栽等5种种植模式,其中仿野生栽培品种“晶品天目山”更是把铁皮石斛种在了树上,不仅提高了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还发展了林下经济。
在诸燕看来,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苛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呵护,种植成本过高。而另一株“仙草”黄精的育种相对老百姓来说更接地气。所以这几年,诸燕还将科研重心放在黄精品种的选育上,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拔草、施料,我们干活的人每年有2万多收入。”横塘村村民沈素婷说。
黄精除了药物价值,还可以作为食物来食用。未来,诸燕希望能选育出适合在杭州地区栽培黄精的新品种,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健身体,为黄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