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银:95后在村里卖咖啡
发布时间:2024-02-23

“开在村里的咖啡会有人喝吗?”继卖坚果、卖山货之后,90后新农人们又回到乡村卖起了咖啡,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95后青年创客任银就是其中一位,但她不光卖咖啡,还传递乡村的慢生活理念。

走进青山湖街道洪村村,便能看见路边伫立着一幢蓝白相间的前卫建筑,这就是任银的“来隐”咖啡馆。一楼厨房内,任银正利索地收拾台面、调制咖啡。这位1997年出生的姑娘一头卷发,一身长款灰大衣,举手投足间透露着时髦与优雅。2021年,任银研究生毕业,和多数同龄人一样,她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

撤市设区、交通通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乡村运营风生水起……工作间隙,任银时常会刷到关于临安的新闻,种种变化让任银看到了家乡发展的日新月异。2021年,青山湖街道开展乡村运营计划,引入杭州森活团队进村助发展,任银的家乡洪村村就在其中。任银回归乡村和自然的梦想日渐壮大。

于是在回家考察、体验并与运营团队深聊合作后,2022年初,任银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回乡创业。“跟我们的乡村运营师比较投缘,当时我刚好也处于彷徨的阶段。”在任银看来,回村卖咖啡与其说是创业,不如说是回归,“洪村是我的家乡,我也希望能为它带来一些改变。”

经过大半年筹备,来隐咖啡于2022年9月正式营业。作为洪村乡村运营引入的新业态之一,任银创业之初也是本着能吸引客流、反哺乡村的模式去推进来隐咖啡。在她的认知里,有人能用一家“网红”咖啡馆带动一个村庄发展,在洪村也应该可行。

但在咖啡文化尚浅的洪村,“网红”培育之路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刚开始都是周边朋友来消费。”任银介绍,过了熟人捧场阶段,咖啡馆后续发展已显乏力,她也有些茫然。直到村里的断头路通了,配套设施慢慢完备了,时常有摩友、骑友等户外运动者前来打卡,任银才注意到,在山景秀美、向阳而居、坐拥古寺古道、邻近青山湖的径山南麓,咖啡馆具有“运动中转站”的潜力。因为这里不仅有着宽敞的停车场、干净整洁的公厕,还有一条摩友圈里的“小众”跑山路,“所以后期我们就慢慢地把咖啡馆往机车驿站、自行车驿站方向去打造。”任银介绍说,通过推出摩友贴纸、山核桃咖啡等系列产品和场地出租、活动承办等形式,咖啡馆客群渐渐固定,实现了稳步发展,在小高峰日销售额能达到两三千元,目前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新的一年,我们确实在慢慢变好。”任银介绍,随着乡村运营渐入佳境,简约前卫的“集装箱”咖啡馆与古色古香乡村的碰撞组合,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游客都会留下“安静舒服”“很出片”的评价,有时候看着村里来喝咖啡的老人家、骑友畅谈村庄的变化,任银也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作为一个旁观者,你会觉得这里好像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变迁,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上的交流,我觉得这是咖啡馆存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意义。”任银说,“希望咖啡的香气可以治愈每一个人。”

任银坦言,目前“来隐咖啡”还在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但运营的可持续在打破“水土不服”质疑的同时,也让她看到了“村咖”的无限可能。在她的观念里,乡村咖啡馆不应该局限于售卖咖啡,在乡村运营的大背景下,它应该是一个人们享受慢生活的“第三空间”,“所以我们的咖啡馆不只是售卖咖啡,我们更是售卖一种生活方式。”任银解释,来隐咖啡馆的定位“轻咖啡,慢生活”就是呼吁人们可以在乡村放慢节奏,乐享生活。

从“卖咖啡”到“卖生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银正积极立足乡土、对接团队、加强推广。新的一年,她还将联合村里新进的直播团队打造个人及“来隐咖啡”IP,在把咖啡馆运营好的基础上,发掘乡村资源、乡村特色、乡村故事,为“来隐”赋予更多内容及情怀,并逐步探索“来隐文创”的品牌发展,让“村咖”不止出片还要带着乡村“出圈”。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王丹丹    编辑:凌培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