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精准实施“天目同心·侨亮乡村”计划,聚焦“举旗、回归、帮扶”三项工程,坚持“领富、创富、带富”三线并进,在同心共富新征程上,不断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发挥侨智。
临安区构建“1135”工作体系,即制定出台“侨亮乡村计划实施意见”,注册成立全省侨联系统首个“侨界公益基金会”,实施三大行动,开展五大结对;选出“侨亮乡村”指导员3名,促成14家侨企与9个村结对,2个侨团建立3个共富基地,成立1000万元的海创共富基金投资浙西天路沿线农文旅产业,签订“侨助工坊”来料加工订单1.7亿元……以组合拳的形式探索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为保障“侨亮乡村”计划的顺利实施,临安区还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设立“侨亮乡村”示范点和乡创客工作室补助资金及专项工作经费,开展政策培训、创业分享、法律咨询等活动,还策划推出了“我和临安有个约会”侨亮乡村共富产品,将30个“侨亮乡村”示范点及6条精品研学线路串点成线绘制成“海创地图”,推出覆盖18个镇街的灵丰“共富卡”。
临安区把促进“侨资侨智”回归创富作为“侨亮乡村”计划的工作重点。通过组建专家班子,成立浙江省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临安工作站,8名教授挂钩8个村,分别在昌化镇、太阳镇、龙岗镇建立“教授工作坊”“同心研究院”“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为结对镇村提供智力、信息、技术等支撑。同时通过完善配套服务的方式优化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归乡村。青山湖科技城“海创驿站”和琴山蓝湾“侨海家园”等,成为深受新侨喜爱的侨胞之家,并依托这些阵地开展服务侨企、关爱留学生专项行动,推进为侨服务“最多跑一次”。当地构建起“1+5+N”的侨界志愿服务网络,每年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志愿活动,慰问侨界高层次人才和空巢困难侨眷,推动解决子女就学、拆迁安置纠纷。
临安区将通过擦亮“侨亮乡村”侨助共富品牌、推广“侨亮乡村”侨助共富产品、推动“侨助工坊”来料加工见效等形式进一步争取资源、形成合力,充分激发临安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爱乡情怀,走深走实不忘桑梓的共富特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