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雪节气,气温却持续回暖,这段时间我区午后最高气温维持在20℃左右,让不少市民感觉进入了“暖冬”,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有什么影响?
记者从区气象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我区平均气温达到18.5℃,历史排名第三,最高为18.8℃,入秋以来平均气温达到15.7℃,较常年值偏高1.1℃,11月份最高气温达到31.5℃,也为历史第三,最高为32.4℃。
区气象局气象台预报员黄哲表示,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冬季偏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形成一次中等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将持续至2024年春季。入冬偏晚的另一个原因是,今秋以来欧亚中高纬度地区以纬向型环流为主,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总体偏弱,冷空气活动偏弱导致的结果。”黄哲说。
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预计临安冬季平均气温在5~7℃,较常年偏高0.5℃左右。不过冬季暖背景下仍有阶段性低温,平均气温最低发生在1月,有5~6次冷空气过程,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量偏多,期间可能出现极端低温和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
“在这种背景下,临安秋冬季气候复杂性更加凸显,极端天气引发的气象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加大,需密切关注阶段性强冷空气、强寒潮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来看16日前后将有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区,将带来一次明显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过程,届时我区也将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天。”黄哲表示,要注意防范强降温及大风对农业生产、人体健康等的不利影响。此外,冬季是森林火险高发时段,需重视冷空气大风叠加效应下的森林防火。
气温较往年偏暖对于农业生产有无影响,记者从农业部门了解到,当前正值我区越冬蔬菜管理与采收、茄果类蔬菜育苗假植移栽关键期,目前整体产量和涨势比较好,造成今年价格比往年同期偏低,针对接下来的降温天气,农业部门建议应抓住晴好天气,强化田间管理,做好防范应对。“降温的时候,要做好蔬菜的防寒抗冻,可以喷施一些叶面肥,增加它的抵抗力,规模基地应该对大棚进行修复检查,做好一些防压措施,陆地蔬菜建议用无纺布、稻草进行覆盖防冻,接近成熟的或者已经成熟的蔬菜,在降温之前抢收一批,可以减少损失。”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应学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