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40℃/28℃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中国新闻
七旬农民义务守护元代古桥半辈子:承诺了就要用心做好
发布时间:2022-08-22

□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通讯员姜亮平

70岁农民饶浩功再次来到离家约800米远的南桥,与二儿子饶星火一起顶着烈日给这座元代古桥清除杂草,这一幕发生在8月15日上午。饶浩功家在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道陈六村大屋饶湾。一天不上桥就觉得少了点什么,从1986年作出承诺守护好祖先留下的南桥至今,他已义务守护古桥36年。他说,承诺了就要用心做好。

■ 承 诺

自己定会守好古桥

头发斑白的饶浩功,身高约160厘米,体态瘦小,每次抄起水泥桶和铲刀上桥,他就像变了个人。常年下田和巡桥,他要忍受风吹日晒,“家里我最黑”。

随着年龄增长,饶浩功的双臂已有点不利索,举起约一分钟就酸了,还会颤抖。“我这一辈子都跟南桥结了缘。”聊起南桥,他有说不完的话。

饶浩功一家祖祖辈辈都居住在饶湾。少年时期,他经常和村里伙伴一起从南桥桥面上跳水。

在他的记忆里,南桥附近曾有茶馆、集市、学校、码头,南来北往的人过往都要经过南桥,这座不起眼的石桥造就了这一带的繁华。

20世纪70年代,南桥部分桥身坍塌,成了一座危桥。1985年,当时的武昌县文保部门(1995年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组织专班负责修复南桥,专班驻地就在饶浩功家。作为向导,饶浩功每天跟着工作人员进行勘查。这次经历让他对南桥有了全新认识。

南桥为单孔半圆形,全长36.7米,桥面中间宽6.3米,两端宽7.4米,桥拱跨度6.9米,桥面距水面高约10米。“从桥上铭文看,南桥建造的时间为元朝末年,也就是公元1349年,距今已有673年历史。康熙三十六年,即公元1697年曾加以修葺。”江夏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治云介绍,南桥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都非常大。

江夏区山坡街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陈汉水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当地饶氏族谱有东山公捐资建桥的记载。饶浩功是东山公的后裔。当地相传,东山公曾委托商人科某购买修桥石料,不料科某拿着定金去做生意,船至梁子湖中心时遭遇狂风巨浪,科某醒悟后才得以平安返乡。在陈汉水看来,这个在当地流传甚广的传说讲述了南桥修建不易,同时也警醒世人信守承诺。

1985年修复南桥时,饶浩功带领几名村民每天泡在河水中,靠手将散落的石料一块块摸出。南桥恢复旧貌,饶浩功高兴地“就像找回了自家的亲人”。

修复后的南桥1986年出现挡土墙破损,饶浩功迅速向当时的武昌县文保部门作了报告并求援维修。当着上级领导的面,饶浩功承诺自己今后一定会守好古桥。饶浩功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知道这座桥历史悠久,很有价值。

刘治云回忆起饶浩功当年承诺守桥的事时说:“这个事情当时局里很多人都知道。”

■ 巡 桥

发现小裂缝即修补

每天到桥上转一转,早已成为饶浩功的生活习惯。早年下田劳作,他早上5时就出门,途经南桥时会停下来,“桥上的杂草需要清除,行人留下的垃圾也要及时清理”。如今,七旬的他每天开着代步的农用三轮车巡桥。

南桥近年来成为当地网红景点,不少人慕名前来拍照,劝阻游客不要开车上桥如今成为饶浩功护桥工作的重要内容。每次巡桥,他会将三轮车停在桥下,步行上桥,然后带着垃圾返回。

因风吹雨淋和山体沉降,南桥的桥砖和挡土墙有时会出现一些裂痕和破损。“我每天巡桥,发现严重情况会马上上报,小裂缝就自己修补一下。”饶浩功是当地知名的泥瓦匠,抹的砖缝光滑平整。

“只要有一点不合格,就要求重来。”66岁的方道武1985年曾和饶浩功一起下河摸石料,此后也曾和他一起参与了对南桥的修补。一次,桥面的砖块需要修补,做过多年泥瓦匠的饶浩功一眼看出方道武补好的地方,砖略高于其他砖,便坚决要求重来,直到合格为止。

刘治云告诉记者,文保部门会定期对南桥的主体结构进行维修,近年来已大修过3次。饶浩功平时的修补都是辅助性工作,有责任心和基本泥瓦匠技能就能完成。

自1986年开始承诺守桥以来,饶浩功的家里常年备着一吨多沙子,“足够修修补补用一年”。同时他还在家里存着约50公斤水泥,随用随取。这些材料都是他自掏腰包购买,然后用农用三轮车一袋袋运回来。在没农用三轮车之前,他都是掏钱请人用拖拉机送到门口,自己再背进家。

饶浩功曾在周边打零工补贴家用。每天出门前,他会先到桥上看一看,做一下清洁。“一天不上桥,总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有时当天太忙没时间去,他会让妻子姚光明替他巡桥。

“他喜欢做这个,那就去做好了。”67岁的姚光明患有帕金森病,现在一直在家休养。只要身体允许,她都会陪老伴一起巡桥,“不能帮什么忙,拔点草也行”。

■ 奉 献

先后4次获评模范

方道武几乎每次经过南桥时,总会看到饶浩功在捡垃圾,包括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因为河道较宽,饶浩功就找来长树枝,蹲在岸边一点点将水草里的垃圾挑到岸边,经常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中间累了就在草地上坐一会。在方道武眼里,只有饶浩功这样“老实有责任心”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守桥,除了体力和精力,更多的是奉献。“一年要除4次草,主要集中在4月到9月野草生长旺季,每次喷施除草剂成本至少要60元。”饶浩功掰着手指头给记者大概算了一下账。此外,有些修补他一个人无法完成还要请人帮忙,每次都是自掏腰包付帮工的钱。

在村民饶中华眼里,饶浩功是个做事负责讲信用的人,请人修桥从不欠钱。今年7月的一天,饶浩功找到饶中华,请他一起参加南桥的修补,每天100元。当天修补结束后,工钱现场结清。饶中华事后才知道,这钱都是饶浩功自掏腰包。

饶浩功夫妻已无力种田,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每人每月有300余元新农保补贴。姚光明的治疗费用大头由几个子女分摊,平时靠饶浩功打点零工维持生活。除日常基本开销外,剩余的钱都被他用在修补桥上了。这些年到底花了多少钱到桥上,他没有算过,也算不清楚。

南桥既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饶浩功1989年被聘为当地的文物义务保护员。现在,包括南桥在内,饶浩功守护的文物单位包括3座古桥和2处遗址。

“南桥的保护难度最大,这里人流量大,需较多巡查及维护。”陈汉水告诉记者,守桥36年,饶浩功先后4次获评模范义务保护员。“我们每年会给义务保护员发放补贴,但数额并不多,从数百元到千余元不等。”陈汉水每年年底会向上级部门报告全街近30名文物义务保护员一年的工作量、工作成效等情况,“饶浩功一直都是优秀。”

“他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工作特别突出。”刘治云告诉记者,目前江夏区有文物义务保护员近百人,负责守护百余处文物保护单位,饶浩功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陈六村党支部书记饶和生谈到饶浩功时介绍,村民们“都觉得他干得不错”,而饶浩功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只是“还可以”。

■ 接 力

父亲动员儿子守桥

20世纪90年代初,饶浩功在巡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陶片和石器,他马上将情况报告给文保部门。文保部门派人调查后发现,这里有一处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后来,该遗址被命名为上屋岭遗址,距今4500年左右。

在刘治云看来,在文保部门和饶浩功的共同努力下,南桥保护情况良好:“一是桥梁主体结构完好无损,可以供行人正常使用;二是周边环境优美,基本重现了昔日的南桥。”

饶中华平时在纸坊打工,看到并不富裕的饶浩功贴钱修桥,他多次邀请饶浩功一起去打工,但都被拒绝。凭借泥瓦匠手艺,饶浩功如果到离家远的地方打工,每天收入不低于280元。他拒绝的理由很简单:“离家远了,桥没人看着,不放心。”

“守了一辈子桥,不能在我这里断了。”饶浩功多年来一直给子女们讲这句话。年龄大了,饶浩功也一直在物色合适的守桥人选。饶浩功有两个儿子,年长的饶星火今年44岁,在离家不远处的贺胜桥开副食店。在饶浩功的动员下,饶星火决定接力践行父亲当初的承诺。

“从我们小时候起,父亲就一直在给我们讲南桥的故事。”1985年维修南桥时,7岁的饶星火就在岸边跑来跑去帮忙搬些小石头,对桥也很有感情。这些年,饶星火只要有时间也会跟着父亲一起巡桥。10多年前,他离开村子去开店,隔两天就会回家陪父亲一起巡桥。

当父亲动员他接力来守桥时,饶星火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我住的地方离桥不远,回来也方便,而且店里有家人看着,也不耽误事。”除了因为这座桥的修建者是自家祖先,饶星火还有自己的考虑,“老爷子年龄大了,我来替他继续完成当年的承诺,不要留下遗憾。”

南桥的修复和开发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古风市集、非遗展示、汉服体验、文创产品、泊船码头、钟磬礼乐……6月2日,江夏区首届“走桥”活动在南桥举行,重现了往昔南桥端午时节的繁华盛况。刘治云表示:“这些活动得以开展,与广大文物义务保护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南桥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看的人又一次多了起来,游客们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让饶浩功觉得自己36年的坚守是值得的。他说:“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作出了承诺,就要用心做好。”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史强 姜亮平    编辑:程玉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