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6℃/22℃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天目文苑
山花飞香,烂漫一生—— 我为朱老先生的诗书画集点赞
发布时间:2022-09-01

我与朱臣煜老先生是同乡,在我年少时代未曾谋面就耳闻他是位了不得的地方贤能,后来到县文化局工作,方知他是我们临安一位资深的文化干部。在临安的群众文化战线,堪称是杰出的地方骁将。1993年,在浮玉杂志封面人物的组稿中,我采写过他,以其本人口述的方式写过他的“人物简介”:

我是湍口人,爷爷是晚清秀才。他从小教我跟他学写毛笔字,到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字就比别人写得好,得到了先生们的夸奖。

15岁那年抗战胜利了,我去了办在关帝庙里的分水师范读书。校长柯秉达、音乐美术教师邵锦生对书画都很专业,学校常举办书画比赛、展览。他们发现我对书画特有兴趣,都很器重我,培养我。

1949年春,解放战争的炮火让我们的学校变得十分动荡,不少校友遭到国民党保安团的抓捕,不久又得到解放军的营救。我就在那时失学回到自己家的。偏偏时局发展很快,那年6月,昌化解放,昌化县人民政府的公告贴满城乡。我兴奋地赶到昌化,向人民政府请求参加革命工作。当时的政府首长指派我去山村学校任教。任教两年后,于1952年,昌化县组建文化馆,我第一批进馆当上了国家的文化干部。我负责编写文艺演唱资料、下乡辅导农村剧团、开展俱乐部活动。在馆里,我兼管图书室的一些工作。因为热爱,我文化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我创作的小戏、诗歌、演唱脚本时常见诸报端。1954年浙江省举行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我们昌化选送的《里郎歌》与《李三宝》双双获得一等奖,还被浙江省推荐上了北京,唱到了中南海。

在文化馆工作期间,我曾“下放生活”去千亩田编导《红色英雄》的一篇说唱节目。节目获得省调演优秀奖。不久,我调到於潜文化馆工作。1962年,又为承担国家困难,精简下放,离开了文化战线。粉碎“四人帮”的一声春雷,让我重新回到了文化队伍,这也叫枯枝吐新芽。我在昌化文化馆做了两件事:一是整理昌化地区的民间文学三集成(普查、编辑、出版三套集成),二是组织海峡两岸的书画展。因为热爱,干这些活儿的劲头就大,成果也不错。

如今我已退休,但是还有余热可供发挥。我创办乡村书屋,开设书法讲座,撰写非遗资料,参与老年文化策划等等,做了不少我心仪的事情,同志们都肯定我的为人处世,肯定我的忠于职守。我还在古稀之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台湾书法家陈振玉为我题写过一副对联,杭州书法家姜东舒先生为我题写了“山花”两字的中堂,我引以为荣。耄耋之年的我,甘为一株醉心文化的“山野小花”。山花烂漫,毕我一生。

这篇人物简介,文字不多却也大致上诠释了朱老先生的人生足迹。前些天,朱老先生的儿子朱晓华告诉我,他要给他父亲编印出版一部父亲一生从事文化事业的书画诗文作品选,约我为这个作品选写篇序,同时又邀我参与这个作品选的编辑谋划,我也确实参与了其间一些的编务事项。现在我就借为这篇部作品选写序之际来说说朱老先生在这部作品选里的作品,以及因这些作品联想到的我的一些思考。

这部定名为《山花——朱臣煜书画诗文作品选》的文集,是朱老先生一生艺文成果的展示,其间的书、画、诗、文均为朱老先生在不同期间的亲作。鉴赏这些作品,不难看出朱老先生的艺品与人品有他的独到之处。

首先是他热爱家乡的情怀,用书画笔触讴歌自己的家乡十分地显然。他是湍口镇人,那儿有个地名叫凤凰山,以凤凰为名,地方之美不言而喻。朱老先生在满目的青山绿水中沐浴着山乡文化的诗风文采。抗战后,又有幸成为分水师范学校的学子,在那儿遇见了毕业于浙江美院的柯秉达校长。柯秉泽才艺了得,不但能够琴、棋、书、画、诗,上台还可演戏,下场还能打球,他给了朱先生非常全面的艺术启蒙。而湍口这块宝地,朱老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的爱恋就无法割舍了。在这部作品选里,梅花兰花为题材的绘画较多,这与朱先生对中国画“四君子”的崇尚有一脉相承的本源,也和当地山野梅兰花卉生长繁茂,绽放奇特的环境有关。家乡的物产优势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创作之心。作品选中的诗文汇集以民间文学作品居多,几乎全是活脱脱的地方故事。把自己家乡的人与事融合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去,彰显了朱老先生热爱故土的热切情怀。与此同时,朱老先生捕捉创作题材都以小见大,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颇具文艺界崇尚的艺术家的平民意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途经湍口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史事,反映这一主题的文艺创作,朱老先生很下功夫,但他没有搞鸿篇巨制,而是从老百姓最能领悟的“琐碎小事”入手,写下了《三送红军歌》《一把铜茶壶》这些非常接地气的歌谣。三送,送什么?送山哈、送草鞋、送过山坡,都是湍口老百姓最熟知最贴实的事物,老百姓与红军的亲密效果跃然纸上,无须赘叙读者就很清楚。整部作品选还富有朱老先生敬畏艺术传统的力量。历代的中国艺术家都主张作品的正能量,有古人曰“画者,文之极也。”意思是说,绘画是精致的文章,都是表达自己思想的。朱老先生的书画作品求雅、求正,总给人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中国书法绘画的构图、章法、落款、签印这些细节有其本身的格局与规矩,朱老先生遵循不怠,也践行得相当得体。进入耄耋之年的朱老先生书画兴致仍浓,画梅兰、画青竹,题词为“深山幽兰”、题词为“晚晴香”,显然是以画言志,表达晚暮时节老年人的一种心境。纵览这些书画作品的题材与画风,我们可以看到朱老先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追求光明,追求正义,但在“文革”的极左年代,他被斥之为“黑五类子女”“臭老九”,一度被“精减”出文化干部队伍回村当农民。但毕竟只要是金子放在哪里都能发光。当了农民的朱臣煜同样可以施展他的智慧与才华,比如,开展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开展红海洋伟人像的绘制;开展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文艺演出,闹腾得有声有色,没有人不佩服他的才干与热情。后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回归到文化干部队伍中来。这又极大地鼓舞了他的革命热情,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劲头更大了。在当地党组织的关怀下,年逾古稀之后,他又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梦寐以求的人生愿望终于实现,朱老先生彻底地感觉到不虚此生了。

文化界人士组织自己的作品结集成册,是一种常态。朱老先生也不例外,也把自己散见的书画诗文作品汇编一起成了这一部作品选,实在是可喜可贺。“山花“的书名是中国著名书法家姜东舒的亲笔题词,以花喻人,在书法高人的眼中,朱老先生与众多的基层文化干部一样都是山野里的一枝山花,瘦骨而很鲜艳,山花飞香,烂漫一生。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潘庆平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