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32℃/25℃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天目文苑
自驾川藏线
发布时间:2022-08-29

2022年7月11日—8月1日,我们摄影团一行8人去了川藏线采风。本次出行是我有生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历时22天,行程最长(四省、一市、一自治区),历经九千多公里,也是我的首次远距离自驾游。

深感自豪的是,我跨越了10条大河激流,穿越了10条地质断裂带,征服了14座四千米以上的大山。见过川藏线,便会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难怪自驾爱好者把“此生必驾318”当作人生的追求目标。

川藏线最明显的标志是“险”:一面峭壁一面江水。山体倾斜紧靠公路,左手是深渊,右手是峭壁,几十公里的盘山公路比比皆是,金沙江在峡谷中奔腾,车绕着山转弯,江水就在身边打着旋儿往前。我一边开车,一边感慨山河的壮丽,领略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了解,1950年初,十万筑路大军挺进西藏,他们“一面进军、一面修路”,历时4年零8个月,修通了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奇迹之路”“幸福金桥”。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共有3000多名官兵和1000多名藏汉民工长眠于公路沿线。其中最小的牺牲者只有三岁,她还是军长的女儿,当年军长在出征大会上“背女出征”。还有一位18岁的战士,在建设怒江旧桥时,由于过度劳累掉进了十多米高的桥墩下,混凝土迅速凝固把他埋入其中,其余战友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将人拉上来,只能含泪把他注进桥墩。川藏线人来人往,凡是过此地知道此事的司机都会鸣笛致敬。

享受着建设英雄的余荫,感觉在川藏线行驶,幸福来之不易,英雄浩气长存,致敬筑路官兵,致敬英雄先烈。同时还不断提醒自己,专心致志,谨慎驾驶。

对许多自驾爱好者来说,喜欢西藏的理由,川藏线占一半,因此也有人说“西藏不在布达拉宫,不在大昭寺,而在去那里的路上”,从平原到丘陵,从白雪荒山到湖水清冽,牛羊遍地,沿途流动的风景,让人毕生向往。有染红的层林,有蓝宝石般的湖泊,有绿色苍茫、百花盛开的大草原,飘来飘去流动的白云,顶着白盖头的雪山,以及夜色里最纯净的星空。沿线许多岔路,就像把捉住的螃蟹从网里放了出来向四面八方地跑着。沿线碧水蓝天,高山流水,舞动的经幡,养了眼,醉了心。川藏线像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慢慢地展开。任何游人,只要打开手机,随手一按,就是一张大片,因为这里,有最壮观的山川河流;这里,有最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有最浓厚的宗教情怀;这里,有最朴实的西藏人民。

我们采风团共八人,平均年龄近六十岁,路途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互帮互学,克难攻坚,使我加深了对乡情、友情的理解。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藏族儿童。去藏之前,据说十几年前去川藏线、青海等地,偶尔会碰到手拿木棍、石头、铁片的儿童,虎视眈眈拦你的车,向你要钱,甚至抢你车上的东西,若不成他们会划伤你的车,然后逃之夭夭。怀着忐忑的心,心想这次会碰到吗?结果,我多想了,经过与藏族儿童接触交流,发现他们完全不是传言中的样子。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渴望新知识,向往大城市。这些年,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最近几年国家对西部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牧民建房国家每户补贴六十万元,所以牧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用普通话交流,交流多了,误会少了,看到游客都非常友好、热情,文明而好客。藏族地区的科教文卫发展也有了较大的起色,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学校都采取汉藏双语教学。所以,现在的藏族儿童,当你开车路过时,他们会列队向你敬礼、问好。

此情此景,让我眼眶潮湿,内心想,如果我再年轻二十岁,一定会加入支教行列。看到藏族的年轻人,望着藏族的少年儿童,相信西藏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唐治华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