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40℃/27℃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天目文苑
声名自到江湖外——一代高僧道潜的洒脱人生
发布时间:2022-08-11

他是一位禅僧,云游四方、寄情山水;他是一位诗人,洒脱豪放、潇洒出尘;他还是苏轼的方外友,为人真挚、简单纯粹;他就是临安籍的北宋著名诗僧——道潜。

祇树有缘 赐号“妙总”

道潜,生于北宋庆历三年(1043),俗姓何(一说姓王),字参寥,自号“参寥子”,杭州於潜(今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人。他自幼不吃荤腥,少年时期因流畅诵读《法华经》被大家称奇,在家乡西菩山(今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方元村更楼自然村北)的明智寺剃度出家,法号“昙潜”,后苏轼将其改为“道潜”。

道潜为云门宗僧,与径山维琳同宗,两人有十年共同参禅悟道的情谊,均为怀琏禅师的弟子。怀琏禅师佛法高深,宋仁宗赐号“大觉禅师”。道潜因佛理精通、诗词闻名,由丞相吕大防所请,被朝廷赐号“妙总大师”。

佛教特殊的修行制度,使得道潜过着云游四方的生活,足迹遍及今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江西等省。他不执著于某一处,也不拘泥于某一时,彰显着去留无意、散逸不拘的品格。

综合《咸淳临安志》《续补高僧传》等史书记载,道潜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圆寂,世寿64岁。

诗以言志 潇洒出尘

尽管道潜作为一名僧人,须受持佛法,严守清规,但他在精神层面还是追求飘逸通达的。他喜好结交才德之士,与当时文坛名流苏轼、苏辙、秦观、曾巩、曾肇、陈师道、王安石等人都有交往,诗歌唱和,赏玩从游,情深意笃。通过与这些文人的交游,为道潜原本清淡的禅修生活增添了几分文人化气息,直接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融合了士人的雅趣和独特的禅韵,有《参寥子诗集》十二卷传世。

从一名禅僧来看,道潜的诗歌用山林野鹤、四时物序创造了一种幽深清远、潇洒出尘的审美典范。远离尘俗、寄情山水,以清净之眼观清净之山,触目所得皆风流潇洒。他曾效仿陶渊明《归园田居》作《田居四时》,抒发一种悠闲自得之情。

从一名诗人来看,道潜诗歌的特点更在于清丽绝俗。即使是与好友们的酬唱诗句,也是意境清新,笔致潇洒。苏轼称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诗风清绝,基本上成为后人评价道潜诗歌的主要印象。

从性格来看,道潜追慕李白,诗中经常流露出体现气势飞扬的诗句,“恍若随扶摇,九万直上抟”“虎踞龙盘亦漫雄,城芜狐兔往来通”,无不透露着他洒脱豪放的真性情。张耒(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评价道潜:“吴僧参寥者,潇洒出尘埃”,最恰当不过了。

至情至性 至纯至真

在众多文人好友中,道潜与苏轼始终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成为儒僧交往的一段佳话。

苏轼失势时,道潜始终不离不弃,生死相依。苏轼因诗文被指暗讽朝政,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一度被政敌要求判处斩决,后经友人及权贵多方求情最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在当时那种政治高压环境下,与苏轼断绝往来应是人之常情,但是道潜除了遣人致以问候、予以劝慰外,还于元丰六年(1083)不远千里赴黄州看望谪居的苏轼,相伴一年有余。这段经历,让苏轼不禁发出“道德高风,果在世外”的感叹,评价道潜对他的患难真情。

后来,苏轼远谪惠州(今广东惠州)、被贬儋州(今海南儋州),道潜屡次派人问候,还打算渡海探望,舍命相陪,虽然被苏轼所劝阻,但其透露出的情谊和勇气,确实令人钦佩。道义为先的道潜,为其和苏轼的交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受到了责令还俗、编管兖州(今山东兖州)的处罚。道潜的诗作《吴门狱中怀旧北山旧隐》,不写牢狱之苦,反而写旧隐之乐,充分显示出一派无事于心的高僧风度。

在苏轼得势时,道潜与其交往也是纯粹的诗书品茗、谈佛说理,没有世俗利益的牵扯,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官,只为情投意合。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道潜与苏轼的交往,体现了二人之间纯洁、超越僧俗界线的友情,更体现出道潜超凡脱俗、不计利害得失的高贵品格。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庄雪君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