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60,我已经为你准备了蹄膀、寿面和糖。”春节回娘家,母亲见到我就说。老家有六十花甲祝寿的传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九六二出生的我,不知不觉岁月已经在看不见、抓不到、留不住的时光沙漏里流逝了一个甲子。
前两天农历生日,女儿遵照老家传统,创新方式为我举办了一场六十花甲家人相聚庆生宴,这是春节期间家人们约定好的,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全家人相聚的庆生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我,成长于物资匮缺的艰苦年代,小时候,家里姐弟四个靠父母生产队劳动养活全家。那个年代能吃饱穿暖已经很不错了,从不敢有过生日的奢望。姐弟几个只有出生在农历四月里的小妹,生日偶尔能吃个鹅蛋,那鹅蛋是她自己养的大白鹅生的,小妹偷偷攒到生日吃。记得小时候老台门里有个小伙伴,生日那天把家里挂在灶台上饭淘箩里的剩饭偷偷吃了,被大人发现揍了一顿,这事成为了老台门里小伙伴们的笑料。
长大了,生活慢慢好起来了,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有条件可以过生日了,却怕麻烦或忙于工作不想过生日;现在,过上小康生活,进入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日日如过节,天天像过年,日子比小时候想象中衣食供给,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生活更富裕更美好,却嫌岁月的脚步走得太快,光阴流逝的有点惊慌,不想用过生日来提醒自己的年龄。
农历生日前夕,女儿利用双休日提前开始着手准备了我的庆生宴,先是从网上预约订购了生日蛋糕,寻找订购“60”字样寿宴场景喜庆气球、庆生宴的礼糕、预定了家门口饭店的一个包间等,还托同学从在湍口购买了索面作长寿礼面。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遥控订购的索面第二天傍晚就送到我们家小区门口的传达室。“这么多索面,你们家要开面馆吗?要不要帮忙拿?”素不相识的邻居热情而又风趣地问。女儿下班回家看到桌上堆放着一袋袋索面说,是否缺少了点喜庆的东西。于是,晚饭后拉着我去时代广场生活超市购买了一本红色宣纸回家,找来笔墨,把宣纸铺在桌上,一本正经写起“寿”字。女儿将写好的一个个“寿”字放在一袋袋索面上,庆生的感觉就出来了。
生日那天傍晚,久晴的天气不适时宜地来添喜,淅沥沥地下起了雨,父母、弟妹和小字辈等除了在外地读研究生的外甥女外,其他家人全部风雨无阻赴我的庆生筵约。说是要有仪式感,女儿提前到饭店布置了庆生筵,我一边数落女儿不用搞得这么麻烦和隆重,一边欢欢喜喜与家人拍照定格欢歌笑语。
近暮霞光更绚丽,六十年华,又从今起新花甲。人生有限,梦想无限,忘记年龄,淡看荣辱,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六十第二春,生活在美丽幸福的新时代,何不在瑰丽的晚霞中,绽放自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