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7℃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教育天地
聚焦数学模型,探讨乘法分配律中的“变与不变”——记“玲珑小学-太阳小学”新时代教育共同体暨“新思维”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数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27

乍暖还寒已春风,恰是研讨进行时。为更好落实新课标在数学实际教学中的要求,玲珑小学-太阳小学新时代教育共同体于2023年3月24日,在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姜荣富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主题为“乘法分配律”的数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堂展示、互动交流、问题答疑和专家讲座四个环节。


第一堂课由吴佳华老师和四(4)班学生一起,带来了《乘法分配律》一课。吴老师从运动会的情境引入,通过提问两个比赛场地一共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列式发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出乘法分配律的结构,解释算式的生成与由来。通过不同方法(计算、乘法的意义和画图)来解释两个式子为什么是相等的,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是客观存在的运算定律。整堂课程中,吴佳华老师将长方形的面积图形模型贯穿于每个情境中,让学生借助面积图形理解乘法分配律,进而概括定律,既符合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又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便于接受、掌握。


第二堂课是由陈柏依老师和四(1)班学生一起带来的《乘法分配律》。陈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任务。任务一“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以新家装修为情境,意在关注学生的数学信息提取能力和多样性的思维能力。任务二中,陈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任务中通过尝试自己写出几组等式,更加充分地体会等式的特征。这样的任务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讨论中又让学生之间充分交流,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探索规律,又注重了学生在全班展示环节中的语言培养,这些环节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意识。

在两位老师的上课过程中,同学们认真探索、积极参与课堂,坐在教室后面的全体听课老师们也将思维放入课堂,积极探索中。

互动交流

数学组“尚德组”和“启智组”两组老师对两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等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针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如何选择情境、模型化对教学的作用、字母式与文字表达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问题答疑

针对两组老师们提出的疑惑,姜老师一一提出了他的一些建议:学生的课堂语言虽然很多时候并没有触及乘法分配律的核心,但对学生来说是他们理解运算律的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借助这些“琐碎”语言发现等于号两边式子的联系与区别。是作为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要严谨一些、更数学化一些,在学生进行表达的同时教师应想办法将语言引导到更接近书本对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达。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式和文字表达同等重要,字母式的生成更有助于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先情境入手,引出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用情境解释、用乘法的意义解释、画图解释算式的生成与由来,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是如何生成的。

专家讲座

在下午的讲座中,姜老师提出:《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并不是仅仅是一堂概念课的教学,乘法分配律不是数学上生成的一个概念,而是原本就客观存在的。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应用广泛,相比较而言,在这些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是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乘法意义表征和长方形面积模型的建构,用语言描述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模型和分配律的理解,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最后,姜老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教学“数学”到教“学数学”的转变。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研花开早春时,同心掬得满庭芳。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立足之本就是课堂的质量。这次的教研活动结束了,但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常改常新。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相信每位数学教师都可以“教学相长”,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在教研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沈晔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