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今日临安 > 临安要闻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8

太阳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近年来,我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紧抓现代农业发展新浪潮,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为引领,打造高产高效样板区、数字农田先行区、融合发展引领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共同富裕实践区,变革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入选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单位,全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通报表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交出一份满意的“临安答卷”。

踔厉奋发担使命,笃行不怠谱新篇。新征程上,区农业农村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区域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打造“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做好“渔米潜川”“宋韵田园”等增值文章,推动粮食产业全链条升级,创建示范型现代园区,深化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争做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粮食安全根基牢,端稳饭碗底气足

粮油合作社

金秋时节,太阳镇的上庄村上庄畈,大片成熟的水稻换上了新装,浓烈治愈的金黄色让人赏心悦目,也预示着又一年的丰收。只见在农机手娴熟的操作下,收割机穿梭在金色海洋,一行行成熟的水稻被推平,带着稻香的谷粒从脱粒箱里不停被“吐出”,种植稻田的农户则在田边拿着麻袋,悠闲地等待稻谷装袋……一眼望去,田成方、路成行,稻花飘香,麦浪翻滚,好一派时和岁稔、万物得宜的景象。

“这里以前可不是这样。”上庄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由于田地相对碎片,不利于进行机械化生产,长期以来,村民们只在田间种一些菜竹、草药等经济作物,“大家就随随便便种点菜,也不去精心养护”,日子久了,好好的高标准农田抛荒的抛荒,闲置的闲置,“看着都可惜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022年,我区聚焦“粮安共保”,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做好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在区农业农村局、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等部门引导下,将全区的闲散耕地纳入全市“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项目”,通过集中流转,把“小田”变“大田”、“散户”变“大户”。经过一年的治理,基本完成8.01万亩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推进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全力打造天目万亩粮仓,集中力量建设太阳、天目山、潜川等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承办了全省土壤健康试点工作现场会。粮油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1.1万亩、增长3.7%,产量突破0.8亿斤,油菜播种面积2.26万亩、增长11.5%。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临安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如何将为数不多的基本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牢筑耕基,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区发挥浙江农林大学资源优势,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共建临安农创园。以浙江农林大学为首,带领科研团队瞄准耕作技术和栽培技术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研发出水稻新品种达300余种,全区水稻主导品种占比率达98.4%,优质稻品种占比率91.8%。与此同时,组织农业技术首席专家、百名博士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如今,我区推广优质稻种超过万余亩,水稻亩产从800斤提高到近1200斤。

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馆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2022年,我区重点面向山区农业发展需求,鼓励机器换人,实施新型农机"买就补"政策,已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085万元,农业机械拥有量达82775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90万千瓦。至2022年底,全区已建成"机器换人"示范基地、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等24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1%。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原创技术、生态循环技术、拓展食物来源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数字农业让农民"慧"种地。2022年,我区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抓手,政府端和企业端同向发力,依托设施化和物联网平台,将现代农林设施装备与新兴的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融为一体,开展自动化控制设施和智能化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农业"两区"和实施质量提升的标准农田100%实现信息化管理。截至目前,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认定为浙江省数字农业工厂,正兴牧业数字牧场入选全省农业农村系统重大改革场景"先行先试"单位。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3年,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夯实粮食安全。做好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重点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抓好粮食生产、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打造全链条的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提标改造高标准农田,建立建成生态拦截沟渠、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稳定粮食生产,持续擦亮"天目粮仓"招牌,坚守粮食安全重任。

“双强”赋能满目新,现代农业发展稳

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

太阳米荣获“浙江好稻米”金奖,“天目山宝”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2.2亿元,山核桃、天目雷笋等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年末岁尾,我区特色产业传捷报,现代农业气象新。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区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事服务为中心,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为引领,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现代园区提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富裕、农民增收。

又是一个丰收年。“山核桃大丰收了!”承包户王先生干劲十足,“多亏了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销量大了很多,收入翻了几倍啊。”

伴随着林农挥动的竹竿,记者走进杭州昌北山区,追踪一颗山核桃的转型升级之路。山核桃是坚果品类中的热门户,但却很难走出杭城。多年来,我区山核桃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就是生产主体众多,其中很多是家庭作坊,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并不鲜见,许多消费者担心高价买到次品,便不愿购买山核桃。“我们的想法,是制定一个较高的标准,鼓励龙头企业执行这个标准,政府‘搭台吆喝’,从而引导、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入。”区农业农村局农林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我区引入坚果龙头企业“姚生记”落户龙岗镇并正式投产。持续推进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完成山核桃生态经营万余亩,建成山核桃水籽交易中心,打造山核桃色产业云平台,从前端山林经营模式,到中间采收加工生产、后端品牌营销,再到延伸产业链。临安山核桃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提标准、打品牌的大变革,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区构建出山核桃产业链数字服务体系、山核桃生态发展引领体系、山核桃产村融合发展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更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山核桃产业的成功,不仅是我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更对全区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产业共兴”,打造示范园区。近年来,龙岗镇上溪等6村先行先试,计划连片打造2000亩“雪乡菜园”优质高山蔬菜生产区,太阳镇浪山村、双庙村、上庄村,深度推进“百千万”项目,打造4000多亩“太阳米”优质稻米生产区。

2022年是收获的一年,成功创建太湖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板桥和於潜农业园分别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承办了全国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启动仪式和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推进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开展龙岗“浙西雪乡”农业标准地改革等工作。接下来,为建设农业强区,还将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创建示范型现代园区,争创太阳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潜川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仓廪实,天下安”。临安是传统农业大区,一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现代化农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着力变革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公共服务体系,架好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我区是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为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打造“浙里办临农一件事”数智农业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创新模式,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截至目前,已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100家、成立产业农合联6家。

强顶层设计,全面优化布局。把农事服务中心用地纳入建设用地规划,根据区域粮食生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构建“1+3+X”体系。农事服务中心开拓集中育苗、烘干加工、农机服务、农资配送等专业服务功能,覆盖服务农户上万户,於潜农事服务中心建有育秧中心、农产品加工仓储中心等现代化服务设施,配置水稻全产业链农事服务应用等数字化应用系统,辐射“天目粮仓”周边2万亩农田。依托农事服务中心,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赋能产业发展,带动农户接轨大农业。金惠粮油联合社投入1700万元建设粮食加工中心,提供稻谷烘干服务100余吨,加工大米7万余斤。制定人才振兴政策,以农事服务为支点,支持回乡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回乡创新创业,支持科技人才下乡,选派科技特派员上山下田。

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更有盼头。下一步,我区将深化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优化社会化服务功能,持续为临安农业现代化先行提供强劲动力,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於潜现代农事服务中心

“雪乡菜园”优质高山蔬菜生产区

文/实习生:蓝昕宇  图/由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