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19℃/8℃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今日临安 > 临安要闻
找准生态与经济的共赢点 临安点绿成金以绿生金
发布时间:2022-10-25

太湖源头,绿水为练,青山为屏。位于杭州西部的临安区,地域面积占杭州四分之一左右,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特点,让寄情山水间的生态之美成为临安发展最亮的底色。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临安在担起“浙西生态屏障”保护重任的同时,主动融入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近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核心要义,临安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建设绿色低碳试点,并不断探索机制、创新方法,稳步走好生态共富路。

源头治水如何突破?

提升生态挖掘价值

作为钱塘江和太湖两大流域的源头,在临安,生态的治与护都离不开“水”。

贾伟庆是个老临安人,在他眼里,苕溪就是临安最美的风景。“苕溪水特别干净,小时候一到夏天我们都去那边玩,鱼虾都捉不完。”工作后,贾伟庆也喜欢抽空就到苕溪边走走,但去过几次后,就有点吃不消了。“水里一股说不出的味道,尤其是夏天。河岸两边也没什么规划,有时走着走着前面就没路了。”苕溪怎么就没了记忆中的模样了呢?

2018年3月,苕溪南北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多轮研究论证,决定提升苕溪坝体在洪水期的防护能力和枯水期的蓄水能力,这就是把它治好的关键。

在各方努力下,2019年5座气盾坝相继建设完毕,至2021年底,分三期实施的项目正式完工,苕溪的防洪蓄水能力上来了,水质跟着提升,苕溪绿道也和青山湖环湖绿道实现了贯通……

“现在河道已经是肉眼可见的清澈,连白鹭都飞回来了。”贾伟庆惊喜道,苕溪再度成为人们闲庭信步的“网红溪”,那些老百姓记忆中的美好,真的回来了!

清澈凉爽的溪流,是把山水治好护好最有代表性的成果。近年来,临安坚持“临水富民、安澜天目”,全面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水平,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标改造。

不仅如此,自2021年起,临安进一步深推美丽河湖建设,相继落实21条河道重点项目梳理,启动里畈水库加高扩容。明年年底将建成使用的双溪口水库,更将“以水之能”,满足下游6900多亩农田的灌溉。

山间“精灵”怎样呵护?

多方联合科技助力

“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临安拥有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达到81.99%,居杭州首位。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临安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又因北纬30°这条独特而神秘的纬线穿城而过,让临安拥有了“生物基因库”的美誉,贯穿自然与文明,生物多样性在临安得到了充分体现。

“选择临安,是因为这里山美水美人美。”胡焕锦的老家在安徽合肥,如今他跟妻子定居临安已10多年,“在临安,我深刻感受到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并不矛盾。”

2019年,胡焕锦考进了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日复一日的森林驻扎、巡护守山,让他成长为清凉峰千顷塘保护站站长。

“清凉峰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种动植物加起来超过5000种,还保存着世界濒危物种华南梅花鹿的最大野生种群。”胡焕锦介绍道,为守好生物多样性,让“活态博物馆”唤醒更多人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临安在清凉峰建设了全省首个自然保护区生态警务室,并建立“一室六队五联”工作机制,推动多方力量联勤联动联防,有力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

每天清晨,胡焕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巡查华南梅花鹿活动区域有无异常,再跟“站”友们组队展开全域巡护,“从山上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到对沿途游客的文明劝导,我们每天都在山里转,从来没有一个同事喊过苦。”胡焕锦说。

走进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一楼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谆谆嘱托赫然在目。

这几年,管理局在保护区安装了80多台红外相机,划定了一批样地和样带,对野生动植物实施数字化、网格化动态监测,这为天目山的生物多样性“抓拍”固定了证据。

据统计,按照最新名录,临安域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新增了13种,增幅达175%,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新增了31种,增幅48.4%。

“两山”通道何以转换?

全域旅游打造正当时

过去,“靠山吃山”是临安发展的“拦路虎”,祖祖辈辈守护的绿水青山,财富究竟在哪里,如何将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动能?

生态价值转换这道题,临安一直在探索。通过“点绿成金”,临安亮出了柳暗花明的“关键一招”——依托“生态+”做文章,打造全域景区示范样板,以自然资源放大“生态共富”优势。

今年暑假,临安区天目山镇月亮桥村党总支书记张卫荣可忙坏了,等不及喘口气,中秋、国庆又接踵而至,张卫荣笑道,这已经成了这两年的工作常态。

月亮桥村位于西天目南麓,坐拥灵山秀水,是天目游的必经之地,村里常住人口852人,去年人均纯收入4万多元,走在了全区同级行政村的前列。口袋鼓起来的背后,是其立足本村实际,做好生态转化的发展逻辑。

近年来,月亮桥村以村落景区运营为核心,汇聚乡贤、人才,组建了旅游发展公司负责“整村运营”。自此,月亮桥由脏乱差的小乡村,一跃而成景观亮丽、业态丰满的乡村游示范,2021年全村共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村旅游发展公司赢利3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村集体跟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今年5月在陈家区块,一幢白墙黑瓦的房子落成,这是月亮桥打造的“民宿学院”。张卫荣满是自豪,“接下来,民宿学院将作为全省线上+线下民宿培训基地。”

月亮桥的实际生态转化,在临安并非个例。据了解,目前临安已基本形成“景区景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全域景区发展格局,高标准推出村落景区,并以市场化经营理念引入乡村运营师。

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生态资源,临安积极在绿色背景中植入新业态、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的乡村运营模式,目前全区开展运营的村落景区已达到18家,累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增加村民收入282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198万元。

好山好水也能引来好项目。截至目前,通过生态转化的这些实绩,临安招引的相关业态项目已落地102个,同时合理规划保护区周边生态旅游资源,也让临安破解了传统的“靠山吃山”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从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临安全区接待游客198.5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70%,实现农业增加值20.35亿元,同比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74,比上年同期缩小0.05。目前,临安以乡村游为核心的全域景区示范样本打造稳扎稳打推进,“最美浙西天路”驿站配套和业态植入也在加速完善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间享有更加富足的生活,让乡村成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的动能,临安正积极寻找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共赢点,走稳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这方山水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民日报记者 窦瀚洋 人民网记者 方彭 依梦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