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3℃/21℃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今日临安 > 农业新闻
“农机大师”的农耕画卷
发布时间:2022-09-14

农闲的时候,包洪军把价值500多万元的60多辆“车”停放在仓库里,爬上爬下,拿着扳手、螺丝刀在车上东拧拧西转转。“跟轿车一样,平时保养得好,开的时候才不会出岔子。”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包洪军的“爱车”其实是这些功能各异的农业机械。“趁着空闲,把我的这些农机检修一下,看看有没有漏油、零件损坏的问题。”

包洪军是板桥镇秋口村的“农机大师”,为农户提供小麦收割、烘干、加工和水稻育秧、插秧等一条龙服务。同时他也是种粮大户,流转承包了1000多亩农田种植水稻。而在回“农门”之前,包洪军曾在高校学过计算机、园林设计等专业,最终回到乡村、扎根土地。

这一切都要从2009年开始说起。那一年,包洪军从学校回到家乡,看到村里成片的抛荒地无人种植,作为农民孩子的他感到十分惋惜,于是萌生了回乡做农业的想法。说干就干,年轻气盛的他当即找到村干部表示想要流转土地种粮,可村民们却不乐意。“他们就跟我说,我把地给了你,我吃的粮食怎么办?”本着双方都受益的原则,包洪军跟村民几番协商,最终决定采用拿200斤稻子换一亩地的办法。第一年,包洪军在本村共流转土地500余亩,开始种水稻,在老一辈经验的加持下,当年水稻效益不错。于是包洪军后来又进一步流转了更多土地,将稻田范围逐步扩大到周边的界联村、三口村等,共1300亩。因为一开始就和老百姓承诺好了“拿粮换地”,所以包洪军种了一半的高品质水稻和一半的高产水稻,不仅保证了村民的口粮,也保证了自己的收益。

随着稻田规模的逐步扩大,没多久包洪军就发现了一大问题,“原本家里种的不多,自己小搞搞没问题,现在规模大了,光靠人工播种、收割根本不现实。”他意识到必须要用机械化手段保证粮食生产,但由于资金缺乏,第一年他仅购买了一台插秧机、一台收割机和一台育秧流水线,并开始向外地购买农机服务。“那时候我们临安本地的农机比较少,只有外地过来,跟他们联系不仅不方便,而且有时候联系上了因为距离远过来慢,常常远水解不了近渴。”从那时候开始,包洪军便决定要自己将农机服务做起来。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他每隔两年购置一些农机,一直到如今的六十多台,同时还建立起了自己的农机服务队,为全区种粮大户提供各类农机服务。“到目前为止服务过的临安种粮大户有二十多个,基本上是插秧和收割的季节会比较忙,不仅自己要用,还要开过去帮他们收割。”而包洪军也从原来的“机修小白”变成了样样精通的“农机大师”,更换旋耕机的旋耕刀和收割机的收割刀、皮带、滚筒齿等都不成问题。

就这样,包洪军凭借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劲将自己的农业事业越做越大,不仅解决了村里抛荒地问题,为村民增加了收入,解决了周边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为全区提供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推动粮食产业走向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秋日气息渐浓,秋口村连片的绿色稻田已挂满稻穗,沉甸甸的,预示着新一年的丰收景象。包洪军正以他的方式描绘着绿色生态、科技赋能的农耕画卷。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郭蕾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