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39℃/25℃ 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 : 临安新闻网 > 今日临安 > 科教文卫
做向美向善的引路人 “银龄校长”陈国平千里支教载誉而归
发布时间:2022-08-09

7月17日,随着陈国平在贵州省台江县完成三堂教师培训讲座,陈国平的两年支教生活正式结束。他说,支教的动力起源于台江,最后在台江结束,也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圈。

“陈校长,是不是一定要走?能不能不走?”

“校长爷爷,帮我签个名吧,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哦。”

“陈校长,那天雨很大,谢谢你的伞,我希望成为您这样的人。”

学生们的挽留是对陈国平最大的肯定,陈国平说,他给自己的支教答卷打98分,还有两分是遗憾,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了。不过支教虽然结束,帮扶还将继续,他已经被聘为榕江县古州镇中心校名誉校长,他也将继续自主贫困学生。

“名校长”来咯

2020年9月,是陈国平从於潜教育辅导站退休的日子。原本他是这样安排退休生活的——在家陪伴老父亲,照顾四岁的外甥女,闲时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出出主意,看起来岁月静好。

然而,陈国平的退休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接到了去贵州支教的通知。2020年,杭州市再次启动“银龄计划”,从全市退休校长、院长中选聘人才赴黔东南州挂职。这个通知就像一束阳光,让陈国平埋在心里近20年的种子发了芽。2002年,陈国平被《中国教育报》聘为“西部教育顾问”。“有个情结在,去贵州支教正好圆了我的‘诗和远方’。”另外,时代楷模陈立群校长在台江民中支教的事迹也深深感染着他,他想成为陈立群那样的人。

9月18日,陈国平辗转高铁、大巴,从杭州跨越千里来到榕江县古州镇中心校担任校长。

下了车,陈国平第一时间去了学校。榕江县古州镇中心校是榕江县的“龙头”小学,下辖古州一小和14所农村小学,还兼有教育辅导站的功能,整体辐射古州镇共一万五千多名小学生。

“名校长来咯。”门口的保安喊了起来。

原来,陈国平和陈立群长相上也有“三分像”。“我不是陈立群校长,但我也会努力让这所学校变得更好。”陈国平对保安说,也对自己说。

人到,身到,心到

“陈校长,整个学校我就认识您一个校长。”

“为啥呀?”

“因为您都在现场。”

这是一位调皮孩子与陈国平的对话。

沉下身子,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两年来,陈国平做到了人到、身到、心到,时刻在现场。

古州镇中心校是一个“回”字型结构的学校,本部有3400余名学生。初到学校,陈国平发现校园里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于是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正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向正、向美、向善,全面发展。

目标清晰了,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就拿进出校门要排队这件事来说,整整花了1个月。学校临街,3000多个孩子同时上下学,让校门口维护秩序的压力很大。陈国平引入了临安学校“家长护卫队”的做法,并且坚持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校门口,与学生击掌问好。

“站岗”期间,陈国平还发现,大多数接送孩子的是老年人,长时间站在门口等,实在不容易。陈国平向学校提出设置可以遮风避雨的家长休息廊,并自掏腰包购置了8条公园椅。

无论多忙,陈国平坚持每周至少听课四次。教室的角落里,总能看到他认真记着笔记,神情专注。陈国平发现,这里的教学以灌输为主,老师讲的多,学生发言少,他们把更多时间花在应付考试和补作业上。陈国平提出“思本课堂问题导学”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多开口。同时,创立“智汇学堂”,以论坛、赛课、岗位练兵、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教师队伍。陈国平还先后带领两批共24位教师到杭州学校交流学习。

两年来,陈国平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编印校刊《古榕树下》六期,举办大型文体活动11场,开辟劳动实践基地16亩,完成百年校史长廊展陈,古州一小各科成绩始终保持前列,并获得黔东南州教学综合质量奖一等奖等荣誉。陈国平也先后被评为榕江县优秀援榕干部、黔东南优秀支教先进个人、榕江县优秀人才。

“陈校长的到来,确实为学校带来很多改变。”古州镇中心校副校长杨贤泽坦言,刚开始也会担心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多了、老师兼顾的非教学活动多了会影响成绩。“但从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六年级的成绩各科都是全县第一,遥遥领先于第二名。”

一个人的支教,一群人的支持

古州镇中心校下辖的14所农村学校半数分散在海拔千米的高山山脊上,其中60%至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生活物资,有的大冬天脚指头还露在外面。

陈国平看着心疼,将学生穿凉鞋的照片发在朋友圈,引起了爱心人士关注,先后为孩子们捐赠冬鞋1500余双;为帮助特困学生,鼓励特长学生和品学兼优学生,陈国平联系杭州和上海的两位企业家出资30万设立奖学基金;为协调解决教师阅读书籍困难问题,陈国平向区教育局发出求助信,动员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老师每人捐书,共收到4千多册价值12万元的教师书籍。

支教期间,陈国平通过朋友圈、打电话、写信等方式搭建爱心桥梁,筹集各类物资和助学资金90多万元,共资助71名贫困学生。

陈国平总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有了这么多人的支持,他的支教才更有底气。当然,给他最大支持的还是妻子。

为了让他安心支教,妻子余菊仙跟随他到贵州照顾生活起居,和他一起家访、一起资助贫困学生。“刚开始我是坚决不同意的,家里有老人还有小孩,我怎么能放心。”余菊仙说,是她的女儿支持他们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初到贵州,人生地不熟,余菊仙只能靠散步打发时间,走破了两双鞋。后来,她就和陈国平一起参与到学生家访、做学生思想工作中。当得知学校员工或学生家庭困难时,余菊仙总是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并发动女儿一起资助。余菊仙没想到自己也能参与“支教”。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朱艳    编辑:黄晓强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
临安发布微博
临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日临安微信报
爱临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