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板桥镇上田龙井茶已进入了采摘季。茶园里,一垄垄茶田宛如五线谱铺开,茶农就像一个个音符跳跃其中。另一边,茶叶炒制车间,新茶炒制一片繁忙的景象。
记者来到板桥镇上田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炒制车间内茶香四溢,合作社负责人李水新正在忙着炒制第一拨明前龙井。
李水新在杭州茶叶界颇有名气,早在2009年,他被评为了杭州市第二届十大农村青年炒茶能手,得此殊荣,离不开他几十年的炒茶经验。李水新10多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炒茶,如今54岁的李水新已将祖辈种茶炒茶技艺集于一身。
“手工龙井茶制作从青叶开始到炒制完成分为十个程序。茶青采下来,首先是摊放萎凋,七八个小时摊放萎凋之后,再进行杀青,杀青好了之后是摊凉回潮,摊凉回潮之后再进行复锅,复锅好了之后再摊凉回潮,再辉锅,辉锅好了后再脱毛,然后再进行提香,提香好了再进行分筛。”李水新介绍,上田明前龙井茶全部选用海拔800多米的白公塘山顶无公害、原生态龙井茶叶为原料,在传统制作工艺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分别采用了“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炒茶手法,所炒制出的茶叶,均有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翠,内质清香,滋味醇厚,汤色鲜绿,叶底青亮,芽叶成朵的品质特征。
上田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有近200户,茶园有1000多亩。“合作社成立之初亩产值只有3000多元,现在亩产值在14000元到15000元,翻了5倍。”李水新告诉记者,这几天合作社炒制好的干叶卖到1000多元每斤。
产业兴、村民富。依托千亩茶叶种植基地,李水新带动100余名村民种植绿叶子。如今,这些绿叶子成了村民们的金叶子,带来的是每年200多万元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