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上6点,夜幕开始降临,本该归于平静的於潜,在各个角落,依旧有一群“红马甲”在忙碌着。
夜幕下的耕织图文化广场霓虹闪烁,跳广场舞的人们跟着音乐的节拍来回舞动;做糖人的摊位前围满了被大人带出来散步的孩子;杭州亚运宣传牌前老人们“咿咿呀呀”的戏曲唱腔吸引了不少票友驻足。
“请把健康码打开”“棉签在两个鼻孔里分别转5圈,然后放到管子里。”广场一角的这一幕,与周围热闹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里是於潜镇开辟的夜间抗原检测便民服务点。
陆云青是於潜镇纪委专职委员,身患甲状腺结节的他尚在手术后的恢复期。但在接到开辟夜间抗原检测便民服务点的通知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拆试剂盒、扫码、核对信息,身穿红马甲的陆云青熟练地进行抗原检测的步骤,并将试剂盒传递给下一位同事。这一套动作,从早上7点到现在,他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纪检干部,只要组织需要,我就一定要冲在一线。”说完,陆云青又投入到采集工作中去。
同一时间,在杏花金座小区楼下,居民万大爷像往常一样吃完晚饭出来散步。但今天的小区似乎与往常不同,之前经常摆摊促销、卖房的人变成了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年轻人。
出于好奇,万大爷驻足观看了许久,终于弄明白了,这群年轻人是在这给大家做“核酸检测”的。“这么年轻,看起来也不像是医生,他们能给我们做核酸?”万大爷泛起了嘀咕。但是渐渐的,排队的人一个一个完成了检测,万大爷也不禁动起了心思,村里在昨天就已经通知大家在规定时间段去老一小进行核酸检测,但他由于有事所以没来得及去做。
“年轻人,你们这是做核酸吗?”万大爷上前询问。在现场志愿者的解答下,他终于明白,这是抗原检测,是新冠病毒检测的一种新方法。15分钟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万大爷顺利完成了检测并在手机上查到了抗原检测阴性报告。
相似的一幕幕,正在於潜这座千年古城不断上演。在小区楼下,在商场门口,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团员青年拿着手机、试剂盒为不便去集中检测点的居民服务。截止晚上11点,2个公共区域和8个物业小区夜间抗原检测便民服务点共计为1000余名居民完成抗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