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资料作为历史的见证,会在档案馆永久收藏。谢谢你们的捐赠。”近日,在第十四个国际档案日,区档案局举办了一场全区档案资料集中捐赠仪式。捐赠仪式上,我区浙江农林大退休教师王蔚长、区第一人民医院退休医生谭家麟、原文化馆馆长胡月耕三位老人,郑重地将收藏多年的珍贵资料,交到了区档案局主要负责人手中。
档案记录了时代的智慧、历史的经验,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区第一人民医院退休医生、农工党党员谭家麟在这次捐赠仪式上,向档案馆捐赠了《我是见证人》、医学杂志等档案资料共计160多册。
《我是见证人》是一本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史实性书记,是谭家麟经过40年收集整理,13年动笔编写的。2015年9月,他曾向浙江省图书馆捐赠此书,受到浙江省图书馆褒奖,图书馆负责人还邀请他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为他举办《我是见证人:侵华日军细菌战》图片展。当年,谭家麟收藏的见证侵华日军在常德发动细菌战的资料证据,第一次在浙江公开露面。
谭家麟是中国常德细菌战发现者第一人谭学华博士之子。他曾带着父亲遗志,三次赴日声援,参加细菌战诉讼案。多年来,他在担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宣讲的同时,积极地向全国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捐书捐物。
据谭家麟介绍,1995年他向西藏那曲地区多次捐书捐钱捐医疗器件,这些年,他已经向全国43家图书馆捐献了3000多本图书资料。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忘历史,在第十四个档案馆日,谭家麟又将《我是见证人》多版手稿和医学文献资料,捐赠给我区即将开馆的档案馆新馆,后续他还将向区档案馆捐赠有关日军细菌战、对日诉讼案的档案史料。
在此次捐赠中,浙江农林大退休教师王蔚长共向区档案馆捐赠了2942张邮票、337张电话磁卡、极限明信片、首日封等共计3679件。从小受父亲影响,王蔚长已有70多年的集邮历史,退休后,他更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在集邮爱好中,并多次撰写相关文章。王蔚长说,集邮有很多乐趣,每个邮票背后都有故事。特别是极限明信片。这种收藏品注重“票、片、戳”三合一,非常讲究主题和用意。在他捐赠的诸多极限明信片中,有一张毛主席奋笔疾书的极限片十分罕见。八十年代中期,为了收集制作,老人四处寻找,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南京400元买下这张珍贵的邮票,要知道,当年王蔚长的工资仅有100元。
“这是我一辈子的挚爱,考虑传给谁呢,现在年轻人对邮票很生疏没兴趣,最好的办法捐给档案馆。”王蔚长说,把这些毕生珍藏的宝贝捐给档案馆,是他最大的心愿,他相信档案馆能把邮票保存好、发挥好作用。
另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临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胡月耕老人这次也参与捐赠。胡月耕从1965年开始走上文艺创作之路后,近60年来,他发表演出或专著的戏剧曲艺、散文故事、民间文学等约有300多万字,不少作品获得各级奖项。此次胡月耕为档案馆捐赠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临安县卷 原始记录稿》、《临安民俗》等手稿和书籍共计12册。
“我区档案新馆即将投入使用,希望能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档案征集工作中,把更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汇聚到国家档案宝藏中”。区档案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区档案事业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收到了市民捐赠的各类书刊、字画、老照片、手稿、笔记本以及实物档案等宝贵资料,共计千余件,为馆藏档案资源做了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