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生态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郭香玉)2月3日,在国家林草局召开的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主任张利明表示,近年来,国家林草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国家储备林”等三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2月3日,国家林草局召开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利明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林业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

资料显示,天然林保护工程于1998年启动试点,2000年全面展开,工程通过严格森林管护、有序停伐减产、培育后备资源、科学开展修复、有力保障民生等措施,历经试点和两个10年期建设,到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停伐减产到全面停止,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3年来,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较为充分的休养生息,面积和蓄积双持续增加,但功能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在现有天然林资源中,结构不合理、功能低下、自然更新不良需要采取人工促进修复的有4亿亩左右。”张利明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表示。

“为保持天然林保护修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科学编制《全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来了新时期天然林保护修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布局、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张利明说。

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

张利明介绍,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轮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中央累计投入5700多亿元,共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20多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先后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实施,共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牧民参与并受益。

2022年10月31日,国家林草局与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措施,包括中央财政新增资金360多亿元,延长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期限,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继续实行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负总责,持续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质量发展。

木材安全是关系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木材安全,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2012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构建木材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我国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至2022年建设范围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六大森工(林业)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张利明介绍,十年来,累计落实建设资金1400多亿元,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工程建设区总蓄积增长2.7亿立方米,年均蓄积增长量约10.8立方米/公顷,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 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建设国家储备林3600万亩以上,增加蓄积7000万立方米以上。”

国家林草局生态中心一级巡视员吴礼军答记者问说,国家储备林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政策:一是财政支持政策。储备林建设项目享受中央基本建设、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等中央财政补助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可作为项目资本金。二是金融支持政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制定出台贷款期限25~30年、宽限期最长8年、利率执行基准利率、资本金比例最低20%的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金融贷款政策,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