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有了“守护神” 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打好“组合拳”保障“农田姓农、良田种粮”

近年来,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良田建设,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为全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夯实了根基。

“耕地智保”携手“田长制”

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者

秋尽冬始,万物收藏。临安广袤的大地上稻谷飘香、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刚刚结束。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秋天一片片丰收的沃野里,出现了不一样的忙碌身影,他们就是临安耕地的守护者——村级田长。

在於潜镇光明村,村级田长周潮滨收到“浙政钉”推送的疑似破坏耕地预警消息后,迅速根据导航前往预警的耕地区块开展巡查。“原来是田块整理的拉土车进来了,不存在耕地破坏行为。”现场拍照、上传照片后,该预警片区“黄码”转为“绿码”,周潮滨的脸上的表情舒展开来:“在过去,有人趁半夜向村里的耕地上倒了几十吨垃圾,发现的时候,耕地已经被严重污染,我们调用了高速监控,足足查了一个礼拜才查出‘元凶’,现在有了高科技,类似情况就不会再发生了。”

周田长所说的“高科技”,正是临安依托省自然资源厅打造的耕地智保“天巡地查”场景。

据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临安在重要耕地附近的铁塔上,都安装了高清视频探头,辅助采用地面电子围栏,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实时监测分析,确保全域82%的优质耕地时刻都处在监管之下。而与“技防”相配套的,则是在全域配足了田长和巡查员,确保“天巡地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有人响应、快速处置。

自今年三月份以来,临安全面推广耕地保护“田长制”,全区共设立区级田长4名、镇级田长72名、村级田长295名、巡查员577名。通过“田长制”这个重要抓手,精准地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了田间地头,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网格化全覆盖,形成全社会关注、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保护局面。

村级耕地保护协会

守护好村里的每块耕地

2018年10月2日,临安区天目山镇周云村成立了耕地保护协会,成为全省首个耕地保护村级群众组织。周云村面积11.9平方千米,现有406户1206人,耕地1651亩。

周云村的耕地保护协会成立时共有17人,设有荣誉会长、会长、秘书长以及执事等职位。除荣誉会长由天目山镇副镇长兼任外,协会其他成员均来自村“两委”、村民代表、村老干部、村民组长及村网格员。协会下设四个小组,分别为耕地保护巡察组、生产技术推广组、法律政策宣传组和涉土地纠纷调解组。

“每一周,巡查员都要对全村的耕地开展一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每个月,宣传组都要开展相应的宣导工作。对于耕地产生的纠纷,则由调解组随时出面进行调解。”在村委办公室里,协会秘书长王莹拿出了厚厚的5本台账,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一次村里耕保事务的重大节点,每一次巡查记录。

在耕保协会近四年持之不懈的努力下,如今,周云村再也看不到乱占、破坏耕地的现象,每一名村民,都自觉参与到耕地保护这项重点工作中来。

“推行‘田长制’应该凝聚更多基层合力,以应对部分田长履职无暇或不力的问题。当前临安区已有21个行政村成立了耕地保护协会。下一步,我们将在推行‘田长制’的基础上继续以点带面,鼓励更多村集体成立耕地保护协会,发动更广泛的基层力量参与到耕地保护工作中来,让村里的每块田都由大家自己守护,从而持续扩大耕地巡查、保护和监管的效果。”市规划资源局临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专项补助资金

撬动全区耕地保护良性循环

临安已连续三年获杭州市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优秀等次。除了全域范围内的“人防”+“技防”以外,临安以“绩效导向”为原则对全区的土地承包权人、村级集体进行耕地保护情况的考核与补偿,将补偿资金与耕地保护绩效相挂钩,与耕地利用率、土地执法检查、农业产业发展、管理手段创新等工作相结合,实行奖优罚劣、差异化补偿等政策。临安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110元/亩。此外每年将评出示范镇(街道)2个、示范村10个,目前示范镇(街道)奖励额度为100万/个,示范村为50万元/个。

“财政有补助,就是让我们好好保护耕地。无论挖鱼塘,还是种苗木、建农房等这些行为,都是破坏耕地,肯定是不行的。对于我们各个村来说,有了耕地补偿资金后,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提高了。”昌化镇耕地保护工作相关负责人汤明伟讲述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后所取得的成效。

2016年以来,临安共发放补偿资金2.8亿元,保证村级组织和农户从耕地保护中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增强了村级组织和农户对保护耕地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坚定和激励了基层“多种粮、种好粮”的信心和决心,为守护耕地资源、端牢粮食饭碗打下殷实的社会基础。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临安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临安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临安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71-63715099。